您的位置:首页 > 法律热点知识 > 诉讼>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全文2021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全文2021

无忧找律师 作者:饶嘉纳2021-11-26 20:47:15 诉讼 138人浏览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可以出庭应诉

行政诉讼可能有的人不是很了解,可以简单的了解为是“民告官”,这是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而行政机关作为被告人,要有人出庭审理案件的,那么被诉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一定要出庭应诉的?今天律赢时代网就带您一起了解一下。

一、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可以出庭应诉

被诉行政机关的负责人,要出庭审理案件,如果负责人不能出庭审理的,要向法院证明,并且委托相关人员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是指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应当在第一审、第二审、再审等诉讼程序中出庭参加诉讼,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人出庭应诉,适用本规定。

应当追加为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人民法院通知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行政机关,其负责人出庭应诉活动参照前款规定。

《行政诉讼法》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二、行政诉讼证据保全的程序

1、应明确证据保全申请书的内容。

对方当事人的名称、请求保全的事项;应保全的证据,包括证明申请人具有请求权的证据和证明保全的必要性的证据;申请保全证据的理由;依该证据应证明的事实。

2、审查。

法院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证据进行审查,这种审查,应围绕保全的条件进行,审查申请人是否具有请求权,是否存在影响将来判决的因素,如不保全是否会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3、应规范证据保全的判定形式。

4、诉讼中止时应允许申请证据保全。

由于证据保全是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如果不及时地予以调查和固定,则有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之危险,因此应明确规定,对于在诉讼中止时提出证据保全申请的,人民法院也应依法及时作出准许或驳回申请的裁定。

5、应规定对驳回申请的裁定之救济程序。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时,人民法院可能裁定准许,也可能会裁定予以驳回。

6、应明确证据保全程序的费用负担。

今天律赢时代网为大家带来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行政机关要由负责人应诉,负责人如果有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可以委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出庭应诉,也可以申请延期开庭。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者需要帮助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律师解答。

【行政诉讼法论文】值得推荐的论文选题

知乎干货文章推荐:

[1]沙卫鹏.监督行政对权利的影响——以《行政诉讼法》第1条为基础的解释学展开[J].交大法学,2021(01):121-140.

[2]章剑生.行政诉讼中民事诉讼规范之“适用”——基于《行政诉讼法》第101条展开的分析[J].行政法学研究,2021(01):65-76.

[3]吕武.后疫情时代在线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教学案例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05):83-88.

[4]石慧.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以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课程为例[J].法制博览,2020(30):152-154.

[5]薛冀红.“监督管理职责”在行政诉讼法中的应用探讨[J].法制博览,2020(28):56-57.

[6]李正生.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8):157-158.

[7]黄锡生,王中政.对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选择权的省思——兼论《行政诉讼法》第82条的完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05):80-88+2.

[8]边缘.论我国行政诉讼法中被告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与规制途径[J].财富时代,2020(08):35-36.

[9]赵杰伟.关于院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2020(08):71-73.

[10]黄坤.新《行政诉讼法》在行政诉讼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市场周刊,2020,33(08):147-148.

[11]王庆童.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进步与发展[J].法制与社会,2020(21):63-64.

[12]章剑生.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的限定及其规则——基于《行政诉讼法》第1条展开的分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0,23(04):93-104.

[13]刘芳.对《行政诉讼法》第74条第1款第2项的规范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2020(03):125-132.

[14]张祺炜.行政诉讼重复起诉判断标准的类型化建构——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06条规定的再思考[J].行政与法,2020(06):81-90.

[15]张艳,王妮,张瑶.课程思政构建策略及路径——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6):81-85.

[16]何金海,郭振豪.行政案件审理中准用民事诉讼规定之实践考察——兼谈《行政诉讼法》第101条的完善[J].辽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3):60-67.

[17]孙海涛,赵晓年.行政法中案卷规则应用的困境与出路——兼评2018《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35条[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0,35(03):29-37.

[18]王春业.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听取意见制度探析——兼评《〈行政诉讼法〉解释》第147条[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03):93-98+2.

[19]郭坚.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改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0]温辉.行政诉讼法中“监督管理职责”的理解与适用[J].法学杂志,2020,41(04):100-108.

[21]檀丽竹.“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理解与适用[D].南京师范大学,2020.

[22]候曼曼,周骁然.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确认违法判决的适用规则——基于《行政诉讼法》第74条的体系解释[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01):52-59.

[23]范贞.对分课堂模式下课程考核改革研究——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为例[J].中国报业,2020(02):80-81.

[24]余凌云,郑琳.回应实践需求强化中国特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研究——以2019年法学类CSSCI期刊为分析样本[J].人民检察,2020(02):36-40.

[25]沈起,王小川.行政给付判决的适用范围——以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三条为中心[J].人民司法,2020(01):93-98.

[26]于欢.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之认定与裁判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20.

[27]杨超.不完全履行法定职责的司法认定[D].浙江工商大学,2020.

[28]叶舒婷.行政诉讼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界定[D].浙江工商大学,2020.

[29]黄进晖.论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基于最高法第69号指导案例与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06):67-77.

[30]杜亚涛,王换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学改革初探[J].法制博览,2019(35):68-69.

[31]严晓燕.《行政诉讼法》2014年修改进程回顾[J].法制博览,2019(33):177-178.

[32]马毅.院校如何做好职业化教学——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为例[J].法制博览,2019(29):225-226+229.

[33].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推进依法行政情况的调研[J].山东人大工作,2019(09):22-23.

[34]翁川龙.诉讼过程中行政行为的主动撤销——从《行政诉讼法》解释第90条第3款出发[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5):30-33.

[35]于立深.行政契约履行争议适用《行政诉讼法》第97条之探讨[J].中国法学,2019(04):207-222.

[36]公丕潜.论我国行政诉讼法中被告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与规制路径[J].知与行,2019(04):36-41.

[37]周乐军,周佑勇.规范性文件作为行政行为“依据”的识别基准——以《行政诉讼法》第53条为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9(04):147-158+259.

[38]韩蕊.论《行政诉讼法》修改在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中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9(16):237.

[39]沈晨婷.行政强拆赔偿案件举证责任转移司法审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0]李威.论行政诉讼法的目的[J].法制博览,2019(14):229.

[41]智亚朦.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9.

[42]李稷民.《行政诉讼法》框架下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构造[D].中国政法大学,2019.

[43]童卫东.关于行政诉讼法修改时的几个争议问题[J].中国法律评论,2019(02):15-18.

[44]马怀德.行政诉讼法的时代价值——行政诉讼三十年:回首与前行[J].中国法律评论,2019(02):19-28.

[45]应松年.回顾制定行政诉讼法时讨论的主要问题[J].中国法律评论,2019(02):3-8.

[46]杨金晶.涉外行政诉讼中被忽视的对等原则——兼论我国行政诉讼法对等原则条款被虚置问题的解决[J].与法律,2019(04):141-152.

[47]丁宁.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逻辑与适用——以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的案例为分析样本[J].人民司法,2019(10):38-43.

[48]刁梦梦.行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以《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为视角[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03):102-105.

[49]闵江南.新《行政诉讼法》语境下行政协议研究[J].法制博览,2019(08):166-167.

[50]沈宇辉,王奉.新行政诉讼法背景下车驾管业务行政诉讼应对建议[J].汽车与安全,2019(03):60-63.

[51]柳沛.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的五大显著变化[J].法制与社会,2019(04):21-22.

[52]薛丽珍,程同顺.法治与契约:从行政协议案件视角看新《行政诉讼法》[J].学习论坛,2019(01):92-96.

[53]李稷民.论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构造——解读2018年《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带来的变革[J].学习与探索,2019(01):67-74.

[54]杨杰.行政强拆赔偿案件中的原告举证责任分析——基于《行政诉讼法》第38条第2款“举证责任倒置”引发的思考[J].行政与法,2018(12):107-120.

[55]王丽萍.行政诉讼法修改及其对税收工作的影响[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1(06):25-28.

[56]李会勋.行政案件跨区域管辖改革的突破与完善——以《行政诉讼法》第18条第2款为重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8,30(06):19-26.

[57]朱燕红.论跨行政区划法院行政案件管辖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9.

[58]谭波.论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补强——以《行政诉讼法》第53条和新司法解释为背景[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8,8(05):68-75.

[59]卢育兰.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问题探讨——基于新《行政诉讼法》第53条的有关思考[J].福州学报,2018(05):39-41.

[60]霍振宇.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行政案件的调查研究——以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北京法院审理的案件为样本[J].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8(20):108-118.

[61]施立栋.形成性评价与法学本科课程的改革——以《行政诉讼法学》课程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8,20(05):65-69.

[62]何海波.行政诉讼法研究3.0[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5):1-8.

[63]谭赛.论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权力规则的构成及其完善[J].理论观察,2018(08):98-101.

[64]王艳彬.对行政诉讼法新司法解释第162条的理解与适用[J].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8(16):55-61.

[65]张硕.论行政非法取证行为程序性制裁——兼评《行政诉讼法》第43条第3款[J].河北法学,2018,36(09):178-190.

[66]王敬.新行政诉讼法修改亮点研究[J].法制博览,2018(21):216.

[67]楼何超.基于CiteSpace软件检索与统计分析法学类文献的信息应用——以探析2017年度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状况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0):339-342+344.

[68]章志远.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对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8(04):43-50.

[69]郑志行.新“行政诉讼法”同案件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制度分析[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8,34(03):58-69.

[70]王玥涵.新《行政诉讼法》下确认无效判决适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71]姚珊.行政诉讼第三人补证制度研究[D].广西大学,2018.

[72]何海波.一次修法能有多少进步——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改回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03):26-43+190-191.

[73]宋皓宇,李富生.最高院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六大要点分析[J].法制博览,2018(14):146.

[74]钱佳.行政诉讼类型化转型中明示拒绝行为审理规则的重构——以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某直辖市300件行政诉讼案件为样本的考察[J].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8(10):102-107.

[75]张祺炜,陈鲁.论因不动产提起行政诉讼的最长起诉期限——基于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展开[J].人民司法(应用),2018(13):64-67.

[76]张昊.行政诉讼法上“明显不当”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8.

[77]刘玲玲.我国行政诉讼法中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8.

[78]李明娟.新《行政诉讼法》背景下的行政复议制度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8.

[79]穆云红.行政诉讼法修改后行政法领域遗留问题解决方法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4):15-16.

[80]杨晓飞.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认定[D].上海师范大学,2018.

[81]江必新.论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创新[J].法律适用,2018(07):2-9.

[82]马迅.行政案件跨区域管辖改革的检视与省思——以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8条第2款为中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8(02):136-148.

[83]张永毅.对行政诉讼法2014年修改版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8(09):81-82.

[84]朱亚非.新行政诉讼法下行政协议无效的司法审查[D].上海师范大学,2018.

[85]黄学贤.行政公益诉讼回顾与展望——基于“一决定三解释”及试点期间相关案例和《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2):41-53+191.

[86]范伟.论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期限延误——兼评《行政诉讼法》第48条[J].行政法学研究,2018(02):125-133.

[87]侯文丽.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背景下的诉前调解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8(07):189.

[88]储亮亮.行政诉讼附带审查制度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8.

[89]李邱平.论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90]余歌.论行政诉讼法学中的概念之争——以“司法审查”与“行政诉讼”之争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1):81-83+99.

[91]蔡梦雅.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不作为救济的意义[J].鄂州大学学报,2018,25(01):28-30+57.

[92]苏艺.论我国行政诉讼中民事诉讼规则之准用——兼评《行政诉讼法》第101条[J].行政法学研究,2018(01):118-126.

[93]王圭宇,李林梅.行政诉讼被告延期举证制度中“正当事由”判断路径之探析——以《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为中心[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33(01):75-82.

[94]高頔.《行政诉讼法》修订背景下的交通运输行政诉讼风险防控[J].现代法治研究,2017(04):81-91.

[95]陈宏波.新《行政诉讼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作用[J].知与行,2017(12):70-74.

[96]张正,于潇.修改后《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执法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7,17(04):48-51.

[97]黄志勇,张萌萌.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困境与扩展--以新行政诉讼法的实施为背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6):92-97.

[98]李沅芷.试论行政诉讼法修订对行政执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吉林大学,2017.

[99]李让.行政程序轻微违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100]郭修江.监督权力保护权利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以行政诉讼法立法目的为导向的行政案件审判思路[J].法律适用,2017(23):8-16.

[101]李丽琼.浅议行政争议及民事争议交叉案件的审理——以行政诉讼法第61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7(33):198.

[102]朱茂磊.新行政诉讼法中“受案范围”诸问题及其改进[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6(10):1-5.

[103]周勇,杜卫果.浅谈如何应对新《行政诉讼法》给消防工作带来的挑战[J].武警学院学报,2017,33(10):73-77.

[104]于洋.明显不当审查标准的内涵与适用——以《行政诉讼法》第70条第(六)项为核心[J].交大法学,2017(03):109-121.

[105]葛松.新行政诉讼法第12条关于受案范围条款分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5):112-115.

[106]周剑波,刘霞.对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修改之检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4):40-45+126.

[107]范桂松.论权力与权利的博弈——以新《行政诉讼法》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7(08):197-198.

[108]尹晓丹.新《行政诉讼法》的进步与局限[J].法制与社会,2017(24):16-17.

[109]祁珊.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J].法制博览,2017(23):253.

[110]吴小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的反思与重塑——基于《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的解释[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7(04):51-61.

[111]蒲晓媛.体验式教学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7):115-118.

[112]范伟.行政诉讼电子化的根源阐释与蕴涵剖析——兼论行政诉讼法的应对[J].电子政务,2017(07):92-98.

[113]袁承东,张莲昌,胡长兵.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中的诉讼管辖问题——以贵州黔南法院相对集中管辖制度改革为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4):15-18.

[114]郭娜娜.我国行政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法制博览,2017(20):215.

[115]郑丽楠.《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探讨[J].法制博览,2017(20):259.

[116]黄锴.论给付判决的适用范围——以《行政诉讼法》第73条为分析对象[J].浙江学刊,2017(04):68-76.

[117]沙金.新《行政诉讼法》实施背景下的“双被告”制度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17,35(08):50-58.

[118]王梦瑶.对新《行政诉讼法》第70条第5项的理解与适用[J].知与行,2017(06):37-41.

[119]杨姣姣,莫万友.我国行政诉讼法研究的知识图谱[J].东南传播,2017(06):131-134.

[120]俞靖垚.行政诉讼调解适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7.

[121]刘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研讨式教学改革探析[J].林区教学,2017(06):70-71.

[122]张雅洁.关于新《行政诉讼法》中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研究[J].法制博览,2017(17):223.

[123]钟鸣雁.浅议行政诉讼法功能的定位[J].法制博览,2017(16):279.

[124]王顺义.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复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17.

[125]籍宏娟.论行政诉讼法中第五十一条中的检察“可以”[J].法制博览,2017(15):214+213.

[126]闫尔宝.新《行政诉讼法》中的第三人确定标准论析[J].行政法学研究,2017(03):52-62.

[127]陈渊鑫.《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部分法律条文的理解与适用(四)[J].财政监督,2017(10):56-61.

[128]朱瑶.新《行政诉讼法》第75条立法瑕疵评析--从行政行为的成立理论出发[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3):15-17.

[129]陈伟,邓慧娟.论行政撤销判决的阻却事由——兼论新《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适用[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03):51-56.

[130]赵丽.论行政诉讼的目的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J].法制博览,2017(14):265.

[131]冯天瑜.开放教育视角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5):19-21.

[132]黄学贤,徐恒婧.新《行政诉讼法》第75条确认无效判决的司法适用探讨[J].法治研究,2017(03):131-138.

[133]姜欢.我国《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7.

[134]刘通.我国《行政诉讼法》管辖制度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7.

[135]吴笑蛟.行政诉讼法与其执行对行政行为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7.

[136]李秀敏.论“明显不当”的司法适用[D].浙江大学,2017.

[137]江碧蓝.无效行政行为研究[D].广西大学,2017.

[138]陈渊鑫.《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部分法律条文的理解与适用(三)[J].财政监督,2017(09):64-69.

[139]冉杰.律师助力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的法治建设[J].纳税,2017(13):150.

[140]汪文颖.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基于《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02):53-56.

[141]涂龙力,涂京骞.关于规避税收执法制度风险的思考——兼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司法解释对税收执法的影响[J].税收经济研究,2017,22(01):83-86.

[142]陈渊鑫.《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部分法律条文的理解与适用(二)[J].财政监督,2017(08):42-47.

[143]蒲晓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02):79-82.

[144]刘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法制与经济,2017(04):23-24.

[145]袁福田.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7(10):241-242.

[146]陈渊鑫.《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部分法律条文的理解与适用(一)[J].财政监督,2017(07):47-54.

[147]刘玉龙.从诉权保护视角看新行政诉讼法的立案登记[J].时代金融,2017(09):193-194.

[148]莫于川.《行政诉讼法》修改及其遗留争议难题——以推动法治建设为视角[J].行政法学研究,2017(02):3-18.

[149]沈起.论行政给付判决的司法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7.

[150]戴芳.论行政协议诉讼的法律适用规则[D].浙江大学,2017.

[151]李艳,王可利.论行政行为概念的界定——以新《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变化为视角[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1):56-59.

[152]谢雯琦.从行政诉讼法的修改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互动关系[J].法制博览,2017(05):258.

[153]王焕然.浅谈“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完善——从新《行政诉讼法》出发[J].法制博览,2017(05):216.

[154]徐学伟,李承.新行政诉讼法中与行政复议有关规定的理解[J].人民司法(应用),2017(04):51-55.

[155]杨锦.行政合同法律适用模式及规则之探析——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角度出发[J].法制博览,2017(04):20-22.

[156]郝金金.论行政诉讼法的目的[J].法制博览,2017(04):97-98.

[157]李英.《行政诉讼法》修改视角下的规范性文件附带性审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7,30(01):59-63.

[158]付茜.论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关系——以《行政诉讼法》第77条第1款规定为切入点[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25(01):46-50.

[159]高培培.浅析行政诉讼法修改下的行政检察监督职能的强化[J].法制与社会,2017(01):112-113.

[160]石虹薇.试析新《行政诉讼法》行政行为“明显不当”[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77-79.

[161]王玉全.行政诉讼法中明显不当的适用疑难探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7(06):79-85.

[162]王鲲.拆迁案件中一类诉权事实举证责任的转承——兼谈新《行政诉讼法》第38条第2款的适用[J].山东审判,2016,32(06):77-82.

[163]刘志强.人权司法保障对新行政诉讼法完善的规制[J].学术月刊,2016,48(12):95-101.

[164]何相荣.论新行政诉讼法对税务行政诉讼的影响与对策——以广西地税局税务行政应诉工作情况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6(12):5-10.

[165]刘梅.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实务的影响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6(35):110-111.

[166]袁福田.浅析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现状及困境[J].法制与社会,2016(35):114-115.

[167]刘建勇.浅议新《行政诉讼法》对执法工作的影响[J].法制博览,2016(34):95-96.

[168]樊高宏.新行政诉讼法语境下民行交叉案件的类型化处理[D].南昌大学,2016.

[169]郭修江.行政协议案件审理规则——对《行政诉讼法》及其适用解释关于行政协议案件规定的理解[J].法律适用,2016(12):45-51.

[170]谢芬.新形势下警察院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32):93-94.

[171]窦家应.守护权利与权力的边界——行政诉讼法若干修改之科学性再考察[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1):36-43.

[172]张耀泽.行政诉讼一审中第三人举证规则——以新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为视角[J].人民司法(应用),2016(31):62-65.

[173]叶建丰,江传堤.新《行政诉讼法》背景下司法行政机关败诉风险控制探析——以2006~2016年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诉讼案件为样本[J].中国司法,2016(11):50-55.

[174]张书增.新《行政诉讼法》视阈下执法工作的完善路径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Z1):77-83.

[175]李军,陈永康,陈巍,张永成.“民告官”更有底气了──省人大常委会开展行政诉讼法执法检查情况综述[J].人民之声,2016(10):18-20.

[176]李军,陈永康,陈巍,张永成.为官员出庭鼓劲为依法行政撑腰──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谈如何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J].人民之声,2016(10):21-22.

[177]刘羽梅,张祺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之完善——兼议对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应用),2016(28):99-104.

[178]王春业.论行政诉讼的再审事由——评新行政诉讼法再审相关条款[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8(02):87-97.

[179]王春田,邓妮.新行政诉讼法下的“三难”问题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18):163.

[180]周泽.浅析新《行政诉讼法》之受案范围的修改[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5):58-60+72.

[181]朱晓峰.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和立法建议——基于《行政诉讼法》修改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影响[J].行政法学研究,2016(05):63-74.

[182]王东伟.论新《行政诉讼法》解决行政争议之立法目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6,29(05):41-48.

[183]黄涧秋.行政诉讼确认无效判决的法律适用评析——围绕新《行政诉讼法》第75条展开[J].法治研究,2016(05):112-122.

[184]章志远.论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转型:基于新《行政诉讼法》的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129-135.

[185]丁渠.新《行政诉讼法》对依法治水的影响[J].河北水利,2016(08):32-33.

[186]李晓定.关注行政行为“不法”还是原告之“损害”——勘定《行政诉讼法》第1条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标的[J].行政与法,2016(08):86-91.

[187]李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现状与展望——兼对新《行政诉讼法》第3条第3款之检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04):114-125+90.

[188]罗妮娜(NinaRotermund).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订的和法学分析[D].南京大学,2016.

[189]唐文娟.行政诉讼视野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考量与适用——兼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J].法制与经济,2016(08):219-223.

[190]李百,吕自辉.浅谈新《行政诉讼法》对水行政复议工作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6(23):383.

[191]郑春笋,杨如冰,宋冬梅.德州法院:全面实施新行政诉讼法[J].山东人大工作,2016(08):37.

[192]王娟.行政诉讼法修改视角下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17(04):96-102.

[193]耿宝建.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回顾与展望[J].法律适用,2016(08):8-14.

[194]史笔,曹晟.新《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审查与判断[J].法律适用,2016(08):23-28.

[195]侯丹华.新《行政诉讼法》中几种特殊类型诉讼的判决方式[J].法律适用,2016(08):29-34.

[196]孙驰,侯久成.东丽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行政诉讼法执法检查[J].天津人大,2016(07):20.

[197]马得华.论“不予适用”:一种消极的司法审查——以《行政诉讼法》第63条和64条为中心的考察[J].环球法律评论,2016,38(04):57-74.

[198]王春业.论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复议法》修改的影响[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04):36-44.

[199]付纳伟.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与诉权保障[J].法制博览,2016(21):240.

[200]黄瑞发.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执法的影响及建议[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6(07):25-27.

[201]顾浩立.博弈与平衡:试论新《行政诉讼法》框架下诉权保障与滥诉规制[J].法制博览,2016(20):35-36.

[202]程琥.变局、破局与格局: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周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法律评论,2016(03):132.

[203]何海波.从全国数据看新《行政诉讼法》实施成效[J].中国法律评论,2016(03):145-149.

[204]陈良刚.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对行政审判工作的影响[J].中国法律评论,2016(03):150-154.

[205]吕立秋.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中的律师作用发挥及展望[J].中国法律评论,2016(03):155-158.

[206]张越.《行政诉讼法》修订的得失与期许[J].中国法律评论,2016(03):133-138.

[207]程琥.新《行政诉讼法》的法治使命[J].中国法律评论,2016(03):139-144.

[208]任宣.张广宁率队赴河源惠州开展行政诉讼法执法检查[J].人民之声,2016(07):15.

[209]洪演.黄龙云:彰显行政诉讼法所体现的法大于权和公正司法的价值[J].人民之声,2016(07):12.

[210]汪放.新《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的辨析及完善[J].法制与经济,2016(07):236-238.

[211]丁春福,刘凯.公平、效率关系的新考察——从行政诉讼法修改看公平、效率关系演变[J].商,2016(26):256-257.

[212]董新朝,宗建.课堂观察分析与思考——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观察为例[J].科技资讯,2016,14(06):102-105.

[213]葛先园.新《行政诉讼法》第82条第1款适用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6(07):94-99.

[214]王秀忍.《行政诉讼法》修改与法治行政理念研究[J].法制博览,2016(19):295.

[215]叶霖.论新《行政诉讼法》的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再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6(19):28-29.

[216]王仰文.行政诉讼图景与法治理想:新《行政诉讼法》施行一周年观察[J].人民法治,2016(07):19-22.

[217]陈良刚.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开创行政审判工作新局面[J].人民法治,2016(07):25-27.

[218]李凌波.东城区《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周年回顾与展望[J].人民法治,2016(07):28-30.

[219]张习哲,梁静.新《行政诉讼法》背景下如何推进依法行政——以H市为例[J].人民法治,2016(07):34-36.

[220]李信鹏.强化司法监督行政促使法治建设——《行政诉讼法》司法监督成效及制度完善[J].人民法治,2016(07):37-39.

[221]萧辉,.新《行政诉讼法》具体适用中的六个问题——专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刘行[J].人民法治,2016(07):43-47.

[222].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周年回顾与展望[J].人民法治,2016(07):6.

[223]程琥.穿行于法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新《行政诉讼法》[J].人民法治,2016(07):7-10.

[224]姜明安.对新《行政诉讼法》确立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反思[J].人民法治,2016(07):11-13.

[225]殷海.新《行政诉讼法》对消防行政执法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16,32(06):81-84.

[226]张灵晖,孙艳文.《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对执法工作的影响[J].河北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6,16(02):8-10.

[227]潘星帆.论新《行政诉讼法》中的“行政首长出庭”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6(06):194-196.

[228]杨子晴.论行政诉讼法合法性审查原则[J].法制与经济,2016(06):208-209.

[229]王春业,蒋礼巧.评新行政诉讼法审限之延长[J].学习论坛,2016,32(06):71-75.

[230]薛莉.论行政诉讼法原告的举证责任[J].法制博览,2016(17):290.

[231]金冰柔.论我国行政诉讼法简易程序的价值追求[J].法制与社会,2016(17):120-121.

[232]杨增.新行政诉讼法修改的亮点及其贯彻落实[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02):39-42.

[233]戴中祥,杨增.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执法的影响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9(06):22-26.

[234]任生.罗娟率队赴汕头揭阳开展行政诉讼法执法检查并约见基层人大代表[J].人民之声,2016(06):15.

[235]马怀德.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变化与问题[J].山东人大工作,2016(06):58.

[236]廖吕有.对行政诉讼法的宪政观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7-19.

[237]贺彦纳.对新行政诉讼法受理范围修改的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02):120-122.

[238]王春业,蒋礼巧.驳新行政诉讼法审限之延长[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28(03):66-71+89.

[239]贾永健.论新《行政诉讼法》的三维国家意志[J].河北法学,2016,34(07):69-81.

[240]邱頔.当前行政诉讼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完善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6(16):178-179.

[241]张晓晴,张波.论新行政诉讼法的完善与行政复议机关的应对措施[J].学术交流,2016(06):117-123.

[242]蔡维专.对行政诉讼法中明显不当标准的思考[J].人民司法(应用),2016(16):86-90.

[243]张婧文.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救济制度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44]梁国柱,徐付萍.对2015年实施的新行政诉讼法第26条关于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的冷思考[J].法制博览,2016(15):200+179.

[245]李文婵.新《行政诉讼法》跨行政区域管辖制度问题研究[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6(05):50-53.

[246]郭波.对新《行政诉讼法》中复议机关作被告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6(15):119-120.

[247]闫伟红.论我国行政诉讼构造的演进与发展[D].浙江工业大学,2016.

[248]朱学波.我国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衔接问题与完善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5):249-250.

[249]洪演.省人大常委会开展行政诉讼法执法检查黄龙云:行政诉讼胜败都是为依法行政注入正能量[J].人民之声,2016(05):12.

[250]高轩.论财产公示行为的行政诉讼法规制[J].法学论坛,2016,31(03):97-103.

[251]刘欣琦.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重作判决适用探析[J].与法律,2016(05):140-148.

[252]葛先园.论我国新行政诉讼法的审判中心[J].学术交流,2016(05):96-100.

[253]王立新.行政诉讼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功能与实现——以《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社会纠纷解决制度创新功能为中心[J].河北法学,2016,34(06):119-125.

[254]章志豪.论新《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修改[D].民族大学,2016.

[255]卢燕.论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D].辽宁大学,2016.

[256]张单卉.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诉讼法[D].辽宁大学,2016.

[257]赵燕徐.新行政诉讼法对高校教育行政诉讼的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02):37-39.

[258]刘召生.论我国《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衔接与完善[J].法制与经济,2016(04):147-148.

[259]施蕾.“顶格处罚”的性质分析与规制路径研究——以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为切入点[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6(02):85-90.

[260]苏天恩.新《行政诉讼法》立法目的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07):60+54.

[261]钟澄.土地出让合同争议解决新思路——新修改《行政诉讼法》关于土地出让合同争议解决分析[J].中国土地,2016(04):15-17.

[262]安冉.房屋拆迁行政诉讼问题探析——以新《行政诉讼法》为视角[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01):8-11.

[263]李培磊.2014—2015年行政诉讼制度改革——以《行政诉讼法》修改和实施为中心[J].行政法学研究,2016(02):109-121+135.

[264]王世涛.行政诉讼风险及其控制——以《行政诉讼法》修改为视角[J].社会科学辑刊,2016(02):66-70.

[265]高俊杰.新《行政诉讼法》下的行政合同诉讼[J].财经法学,2016(02):79-93.

[266]黄维瀚.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对行政机关的影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8(02):59-62.

[267]杨晓.新行政诉讼法一般起诉期限变化问题研究——以房管行政为主要分析对象[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01):44-47.

[268]葛先园.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检视——以新《行政诉讼法》第82条为中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34(02):182-190.

[269]张明军.行政诉讼对关联民事争议的一并审理——对新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应用),2016(07):55-58.

[270]伍俊.法治理念下的新《行政诉讼法》[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6(01):42-45.

[271]顾浩立.新《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法制博览,2016(06):221.

[272]王晓杰.新《行政诉讼法》挑战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2016,11(02):38-39.

[273]周翠翠.行政诉讼法修改后行政法领域遗留问题解决方法研究[J].理论观察,2016(02):85-87.

[274]李赵奎.新行政诉讼法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司法救济制度的促进与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6(05):91-92.

[275]戴中祥.行政诉讼法修订的亮点、遗憾与期待[J].理论月刊,2016(02):98-101.

[276]罗骞.新行政诉讼法适用的可预见问题及完善建议[J].法制与经济,2016(01):195-196.

[277]张鹏.论新《行政诉讼法》背景下海关规范性文件制定问题的思考[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6,37(01):82-89.

[278]王玉全.新《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1):140-144.

[279]张倩.《行政诉讼法》的变与不变——以司法审查为侧重[J].学习与实践,2016(01):45-52.

[280]莫于川.复议机关做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变化及其理据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法》首次修改中的一个争议点检讨[J].南都学坛,2016,36(01):63-68.

[281]郭廷晖.行政诉讼法修订基本问题之思考[J].法制博览,2016(01):110-111.

[282].新《行政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J].与法律,2016(01):2.

[283]章志远.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对行政行为理论的发展[J].与法律,2016(01):2-9.

[284]张峰振.论不当行政行为的司法救济——从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明显不当行政行为”谈起[J].与法律,2016(01):10-17.

[285]张炳彦.水土保持依法行政适应新行政诉讼法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2016(01):48-50.

[286]郭修江.一并审理民行争议案件的审判规则——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的理解[J].法律适用,2016(01):74-81.

[287]朱淼.论对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以新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J].南海学刊,2015,1(04):51-55.

[288]段斌斌.高校校规的合法与合理——从《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看高校校规的完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04):116-127.

[289]刘爱民.略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影响[J].武汉干部学院学报,2015,29(04):6-9.

[290]田勇军.《行政诉讼法》中“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之理论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2015(06):8-18.

[291]白雪.“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微信辅助教学探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6):43-48.

[292]刘华钧.比较研究方法的原理、困境与运用——以行政诉讼法学为视角[J].郑州市委学报,2015(06):68-72.

[293]朱建章,兀征,董瑞鹏,赵春林,孙斌,许金花,王红兵,王凤娟.学习《行政诉讼法》对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启示[J].中国动物检疫,2015,32(12):26-27.

[294]曲衍东.论行政诉讼法中诉讼目的转变[J].法制博览,2015(35):83-85.

[295]宋海东.新行政诉讼法语境下行政协议若干问题探析——以类型化诉讼为视角[J].山东审判,2015,31(06):38-42.

[296]周隆基,彭贵才.行政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以《行政诉讼法》修改为视角的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7(06):87-91.

[297]谢芬.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改革[J].领导科学论坛,2015(23):36-37.

[298]朱志林.我国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判决类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5.

[299]龚学泉.《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与税务机关的应对[J].税务研究,2015(12):78-81.

[300]王春业.论行政诉讼对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之适用——兼评新行政诉讼法第101条的规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06):24-30.

[301]杨晶.浅评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修改[J].科技视界,2015(33):179+233.

[302]马军.知识产权授权确权案件的审理与《行政诉讼法》的新发展[J].电子知识产权,2015(11):91-96.

[303]武芳.规章以下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研究——基于新《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分析[J].江汉学术,2015,34(06):12-20.

[304]刘莘,金成波.《行政诉讼法》修改后的证据规定评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5(11):98-104.

[305]杨东升.论一般给付诉讼之适用范围——《行政诉讼法》第73条评释[J].行政法学研究,2015(06):71-85.

[306]陈业业.依法治国背景下新行政诉讼法的保障作用探微[J].法制博览,2015(32):1-4.

[307]郭晓洁.关于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5(31):231.

[308]王春业.论行政诉讼的登记立案制度——兼评新行政诉讼法相关条款[J].北京社会科学,2015(11):80-88.

[309]程丹丹.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的新发展——兼评《行政诉讼法》第77条之规定[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6(05):73-77.

[310]王晓强,贺日开.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相关问题探析——以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为研究对象[J].行政与法,2015(10):58-64.

[311]滕亚为,康勇.论行政诉讼变更判决的适用范围——兼评新《行政诉讼法》第70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29(10):101-105+121.

[312]于帅江.《行政诉讼法》修改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资格认定的影响——对彭斌宜诉株洲市房产管理局案的思考[J].乐山市委学报,2015,17(05):92-94.

[313]王田.新行政诉讼法关于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法学思考[D].民族大学,2015.

[314]夏文菊.论我国行政合同诉讼制度的完善——以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为视角[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9):104-107.

[315]陈珺珺.关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教学技巧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27):233-235.

[316]陈垚.《行政诉讼法》让公权力更规范[J].学习月刊,2015(18):9-10.

[317]戴爱国.行政诉讼法修法解读[J].学习月刊,2015(18):18.

[318]应松年.新《行政诉讼法》与法治建设[J].中国审判,2015(18):23-25.

[319]王新,刘大伟.新版《行政诉讼法》对质监部门的影响及建议[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5(09):55-57.

[320]满先进,胡少华,汪绍平.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分析及新《行政诉讼法》释义下的对策——以安徽省宣城市2012-2014年行政案件为分析样本[J].行政法学研究,2015(05):74-85.

[321]刘伟.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刍议——新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背景下的突破与局限[J].法制博览,2015(25):76-77.

[322]叶金方.“行政行为”的识别与判断探究——以2014年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为视角[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4):81-85+93.

[323].省农委举办新《行政诉讼法》学习培训[J].吉林农业,2015(16):2.

[324]王鲲.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兼谈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第三款之补阙[J].山东审判,2015,31(04):12-16.

[325]李福忠.新行政诉讼法确立的行政协议诉讼制度初探[J].山东审判,2015,31(04):27-30+21.

[326].人大社根据2014年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14年最新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相关教材全面修订,推出新版[J].法学家,2015(04):181.

[327]孙佳.浅析《行政诉讼法》的修订[J].上海信息化,2015(08):26-27.

[328]刘旭.新《行政诉讼法》下如何做好外汇检查工作[J].中国外汇,2015(15):70.

[329]姜明安.论新《行政诉讼法》的若干制度创新[J].行政法学研究,2015(04):12-21.

[330]童卫东.进步与妥协:《行政诉讼法》修改回顾[J].行政法学研究,2015(04):22-32.[331]崔晓芬.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关于当事人诉讼权利问题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04):118-120.

[332]李小菲.新《行政诉讼法》施行带给海事管理的思考[J].中国海事,2015(07):34-37.

[333]柳鹏飞.省人社厅举办全省人社系统学习《行政诉讼法》讲座[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5(07):7.

[334]王万华.新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行为”辨析——兼论我国应加快制定行政程序法[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04):3-15+172.

[335]姜建初.贯彻实施修改后行政诉讼法努力推进行政检察工作科学发展[J].人民检察,2015(13):6-8.

[336]易卫兵.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分析——以新《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5(19):191+189-190.

[337]程琥.新《行政诉讼法》中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研究[J].法律适用,2015(07):88-94.

[338]成方兴,张海英.试论新行政诉讼法对依法治国的保障作用[J].辽宁省社会学院学报,2015(02):97-100.

[339]寻锴.行政诉讼法修改理论评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5.

[340]周一言.浅析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15.

[341]丁明珠.南京国民时期《行政诉讼法》文本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342]张宝华.行政诉讼法上的“法律上利害关系”[D].上海交通大学,2014.

[343]张健.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2.

[344]曾智妍.我国确认无效之诉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

[345]王贝贝.美国行政诉讼法中成熟原则研究[D].郑州大学,2012.

[346]席蕴俊.土地征收强制执行制度完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47]刘健.论《行政诉讼法》第44条与第66条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0.

[348]洪倩.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新探[D].延边大学,2007.

[349]郝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衔接问题之研究[D].郑州大学,2007.

[350]华夏.行政诉讼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

[351]刘东亮.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

[352]全东哲.试论WTO司法审查要求与行政诉讼法的完善[D].延边大学,2003.

最新民事诉讼法全文

第一条立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法

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立法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适用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空间效力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法院审判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当事人平等原则

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法院调解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审判基本制度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十一条使用母语进行诉讼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

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二条辩论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三条诚信原则和处分原则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第十四条检察监督原则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十五条支持起诉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变通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自治区的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治州、自治县的规定,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七条基层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中级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十九条高级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二十条最高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第二十一条一般地域管辖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二十二条特别规定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第二十三条

合同纠纷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四条保险合同纠纷管辖

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五条票据纠纷管辖

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

纠纷管辖

因公司设立、确认

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七条运输合同纠纷管辖

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八条

诉讼管辖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九条

交通事故

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条海损事故管辖

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一条海难救助管辖

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二条共同海损管辖

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三条专属管辖

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协议管辖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共同管辖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六条移送管辖

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三十七条指定管辖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第三十八条管辖权转移

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第三十九条一审审判组织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条二、重、再审审判组织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第四十一条审判长

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

第四十二条评议原则

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合议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

第四十三条审判人员职责

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审判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审判人员有

,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回避理由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第四十五条回避申请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回避决定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第四十七条回避后果和复议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第四十八条当事人诉讼权利能力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第四十九条诉讼权利义务

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第五十条诉讼和解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条诉讼请求处分和反诉

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第五十二条共同诉讼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第五十三条代表人诉讼一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第五十四条代表人诉讼二

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

第五十五条公益诉讼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第五十六条诉讼第三人和第三人异议之诉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

民事责任

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第五十七条法定代理人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

监护人

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第五十八条委托代理人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第五十九条授权

委托书

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侨居在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再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证明,或者由当地的爱国华侨团体证明。

第六十条代理权变更和解除

诉讼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者解除,当事人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对方当事人。

第六十一条代理人权利

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查阅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第六十二条

诉讼代理

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第六十三条证据种类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四条证明责任和职权探知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第六十五条举证期限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第六十六条收到证据后处理程序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

,写明证据名称、页数、份数、原件或者复印件以及收到时间等,并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六十七条法院调取证据

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人民法院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证明文书,应当辨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

第六十八条当事人质证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第六十九条

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第七十条最佳证据规则

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提交外文书证,必须附有中文译本。

第七十一条视听资料

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七十二条证人条件、义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第七十三条证人出庭作证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第七十四条证人出庭作证费用承担

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第七十五条当事人陈述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人民法院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第七十六条鉴定程序启动方式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第七十七条鉴定人权利及鉴定意见形式

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七十八条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第七十九条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

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第八十条勘验程序

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人必须出示人民法院的证件,并邀请当地基层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派人参加。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成年家属应当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有关单位和个人根据人民法院的通知,有义务保护现场,协助勘验工作。勘验人应当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当事人和被邀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八十一条证据保全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因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

前向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证据保全的其他程序,参照适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关规定。

第八十二条期间种类和计算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

节假日

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八十三条期间耽误和顺延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八十四条送达回证

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五条直接送达

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六条留置送达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第八十七条电子送达

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八条委托及邮寄送达

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九条转交送达之一

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第九十条转交送达之二

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过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

第九十一条转交送达期间

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九十二条公告送达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九十三条调解的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四条调解组织形式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第九十五条协助调解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第九十六条调解协议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第九十七条调解书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八条不制作调解书

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

(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

(二)调解维持

关系的案件;

(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九条调解失败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第一百条适用条件和程序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第一百零一条诉前

财产保全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第一百零二条保全范围

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第一百零三条保全方式

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财产的人。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第一百零四条保全解除

财产纠纷案件,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

第一百零五条保全错误补救

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第一百零六条先予执行范围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

赡养费

费、抚育费、

抚恤金

、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第一百零七条先予执行条件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

(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第一百零八条复议

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第一百零九条拒不到庭和

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第一百一十条违反法庭规则

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第一百一十一条妨害司法行为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恶意诉讼和调解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被执行人恶意诉讼、仲裁和调解

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四条不履行协助调查或执行义务

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外,并可以予以罚款:

(一)有关单位拒绝或者妨碍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

(二)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的;

(三)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扣留被执行人的收入、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转交有关票证、证照或者其他财产的;

(四)其他拒绝协助执行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

第一百一十五条罚款和拘留

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第一百一十六条强制措施程序

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拘传应当发拘传票。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第一百一十七条强制措施决定权

采取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必须由人民法院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采取

非法拘禁

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财产追索债务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予以拘留、罚款。

第一百一十八条诉讼费用的种类和交纳

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财产案件除交纳案件受理费外,并按照规定交纳其他诉讼费用。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收取诉讼费用的办法另行制定。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形式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

起诉状

,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二十二条先行调解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

民事纠纷

,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三条立案和受理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一百二十四条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

行政诉讼法

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第一百二十五条送达起诉状和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一百二十六条告知权利义务告知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第一百二十七条管辖权异议和应诉管辖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八条合议庭成员告知

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九条审核取证

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第一百三十条调查程序

人民法院派出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一百三十一条委托调查

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调查。委托调查,必须提出明确的项目和要求。受委托人民法院可以主动补充调查。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第一百三十二条追加必要共同诉讼人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第一百三十三条决定案件适用程序

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当事人没有争议,符合督促程序规定条件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

(二)开庭前可以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及时解决纠纷;

(三)根据案件情况,确定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四)需要

开庭审理

的,通过要求当事人交换证据等方式,明确争议焦点。

第一百三十四条审理方式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第一百三十五条巡回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

第一百三十六条开庭通知和公告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三十七条庭前准备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一百三十八条法庭调查顺序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

第一百三十九条当事人庭审权利

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当事人要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一百四十条诉的合并

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第一百四十一条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一百四十二条庭审调解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一百四十三条按撤诉处理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四十四条缺席审判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四十五条申请撤诉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四十六条延期审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第一百四十七条法庭笔录

书记员应当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法庭笔录应当当庭宣读,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当庭或者在五日内阅读。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将申请记录在案。法庭笔录由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记明情况附卷。

第一百四十八条宣判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

第一百四十九条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五十条诉讼中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第一百五十一条诉讼终结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二)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三)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第一百五十二条判决书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第一百五十三条先行判决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

第一百五十四条裁定范围

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一)不予受理;

(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三)驳回起诉;

(四)保全和先予执行;

(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

(七)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八)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九)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十)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对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裁定,可以上诉。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定结果和作出该裁定的理由。裁定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口头裁定的,记入笔录。

第一百五十五条生效裁判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五十六条公众查阅审判

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第一百五十七条适用范围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第一百五十八条起诉方式

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第一百五十九条传唤方式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简便方式传唤当事人和证人、送达诉讼文书、审理案件,但应当保障当事人陈述意见的权利。

第一百六十条独立审理和庭审程序

简单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不受本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第一百六十一条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六十二条小额诉讼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

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第一百六十三条转为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第一百六十四条上诉权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六十五条上诉状

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第一百六十六条提出上诉状

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第一百六十七条原审法院工作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第一百六十八条审理范围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第一百六十九条审理方式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第一百七十条二审裁判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第一百七十一条裁定上诉处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处理,一律使用裁定。

第一百七十二条二审调解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第一百七十三条撤回上诉

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

第一百七十四条二审适用程序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除依照本章规定外,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百七十五条二审裁判效力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七十六条二审审限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第一百七十七条适用范围

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一百七十八条审判组织

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第一百七十九条另行起诉

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本案属于民事权益争议的,应当裁定终结特别程序,并告知利害关系人可以另行起诉。

第一百八十条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

第一百八十一条起诉与管辖

公民不服选举委员会对选民资格的申诉所作的处理决定,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选区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第一百八十二条审限和判决

人民法院受理选民资格案件后,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审理时,起诉人、选举委员会的代表和有关公民必须参加。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应当在选举日前送达选举委员会和起诉人,并通知有关公民。

第一百八十三条宣告失踪

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失踪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失踪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第一百八十四条宣告死亡

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

意外事故

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下落不明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第一百八十五条公告与判决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

第一百八十六条撤销判决

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现,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第一百八十七条管辖与申请书

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由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

第一百八十八条鉴定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要时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鉴定。申请人已提供鉴定意见的,应当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

第一百八十九条代理、审理和判决

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应当由该公民的近亲属为代理人,但申请人除外。近亲属互相推诿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为代理人。该公民健康情况许可的,还应当询问本人的意见。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申请有事实根据的,判决该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认定申请没有事实根据的,应当判决予以驳回。

第一百九十条撤销判决

人民法院根据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他的监护人的申请,证实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因已经消除的,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第一百九十一条管辖与申请书

申请认定财产无主,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财产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财产的种类、数量以及要求认定财产无主的根据。

第一百九十二条公告和判决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核实,应当发出财产认领公告。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判决认定财产无主,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

第一百九十三条判决撤销

判决认定财产无主后,原财产所有人或者继承人出现,在

民法通则

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可以对财产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后,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第一百九十四条申请条件

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照

人民调解

法等法律,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五条审查和裁定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百九十六条申请条件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

物权法

等法律,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七条审查和裁定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当事人依据该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百九十八条法院决定再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申请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条再审理由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二百零一条调解书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第二百零二条离婚判决不得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

第二百零三条申请再审的材料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第二百零四条审查申请和再审法庭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第二百零五条申请再审期限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第二百零六条原裁判和调解书执行中止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第二百零七条再审适用程序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第二百零八条检察院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第二百零九条申请检察院建议或抗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第二百一十条调查核实

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第二百一十一条裁定再审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但经该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的除外。

第二百一十二条抗诉书

人民检察院决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提出抗诉的,应当制作抗诉书。

第二百一十三条检察官出庭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审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

第二百一十四条申请支付令条件

债权人

债务人

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第二百一十五条受理支付令申请

债权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债权人是否受理。

第二百一十六条支付令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一十七条债务人异议

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支付令失效的,转入诉讼程序,但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除外。

第二百一十八条申请条件

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适用本章规定。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写明票面金额、发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票据主要内容和申请的理由、事实。

第二百一十九条公告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

第二百二十条止付通知及效力

支付人收到人民法院停止支付的通知,应当停止支付,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

第二百二十一条申报权利

利害关系人应当在公示催告期间向人民法院申报。人民法院收到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后,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支付人。申请人或者申报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百二十二条除权判决

没有人申报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判决,宣告票据无效。判决应当公告,并通知支付人。自判决公告之日起,申请人有权向支付人请求支付。

第二百二十三条除权判决撤销之诉

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百二十四条执行管辖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五条

执行异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二百二十六条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七条案外人异议

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百二十八条执行机构

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

第二百二十九条委托执行

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内如果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受委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委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委托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三十条执行和解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第二百三十一条执行担保

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

第二百三十二条执行当事人变更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遗产偿还债务。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由其权利义务承受人履行义务。

第二百三十三条执行回转

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对已被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不返还的,强制执行。

第二百三十四条调解书执行

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的执行,适用本编的规定。

第二百三十五条检察监督执行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第二百三十六条执行开始方式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三十七条仲裁裁决执行

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百三十八条公证债权文书执行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期限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四十条执行通知与强制执行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一条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义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条法院有权采取执行措施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三条扣留提取收入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四条法院合法采取执行措施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第二百四十五条查扣程序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执行员必须造具清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交被执行人一份。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属一份。

第二百四十六条查封财产保管

被查封的财产,执行员可以指定被执行人负责保管。因被执行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第二百四十七条拍卖和变卖

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拍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不适于拍卖或者当事人双方同意不进行拍卖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变卖或者自行变卖。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物品,交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第二百四十八条搜查措施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采取前款措施,由院长签发搜查令。

第二百四十九条交付财物或者票证

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票证,由执行员传唤双方当事人当面交付,或者由执行员转交,并由被交付人签收。有关单位持有该项财物或者票证的,应当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转交,并由被交付人签收。有关公民持有该项财物或者票证的,人民法院通知其交出。拒不交出的,强制执行。

第二百五十条对不动产执行

强制迁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由院长签发公告,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由执行员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房屋、土地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执行员应当将强制执行情况记入笔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强制迁出房屋被搬出的财物,由人民法院派人运至指定处所,交给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因拒绝接收而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第二百五十一条证照转移

在执行中,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五十二条对行为执行

对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或者其他人完成,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第二百五十三条迟延履行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第二百五十四条继续执行

人民法院采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五十五条执威慑制度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

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二百五十六条执行中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

继承权

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第二百五十七条执行终结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条中止和终结裁定的生效

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第二百五十九条适用法院地法原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本编规定。本编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

第二百六十条国际条约优先适用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二百六十一条外交特权与豁免

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或者国际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

第二百六十二条语言文字

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当事人要求提供翻译的,可以提供,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第二百六十三条中国律师代理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需要

委托律师

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律师。

第二百六十四条公证和认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或者其他人代理诉讼,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后,才具有效力。

第二百六十五条特殊地域管辖

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百六十六条专属管辖

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百六十七条送达方式

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二)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三)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

(四)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五)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六)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三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

(七)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受送达人收悉的方式送达;(八)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三个月,即视为送达。

第二百六十八条答辩期间

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二百六十九条上诉期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提起上诉。被上诉人在收到上诉状副本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间提起上诉或者提出答辩状,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二百七十条审理期间不受限制

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间,不受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限制。

第二百七十一条仲裁协议

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百七十二条财产保全

当事人申请采取保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涉外仲裁机构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第二百七十三条仲裁裁决执行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七十四条不予执行情形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二)被申请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

仲裁程序

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意见的;(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与仲裁规则不符的;(四)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

第二百七十五条不予执行后果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百七十六条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和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可以相互请求,代为送达文书、调查取证以及进行其他诉讼行为。外国法院请求协助的事项有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执行。

第二百七十七条协助途径

请求和提供司法协助,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途径进行;没有条约关系的,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外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使领馆可以向该国公民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但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并不得采取强制措施。除前款规定的情况外,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准许,任何外国机关或者个人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送达文书、调查取证。

第二百七十八条文字要求

外国法院请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协助的请求书及其所附文件,应当附有中文译本或者国际条约规定的其他文字文本。人民法院请求外国法院提供司法协助的请求书及其所附文件,应当附有该国文字译本或者国际条约规定的其他文字文本。

第二百七十九条协助程序

人民法院提供司法协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外国法院请求采用特殊方式的,也可以按照其请求的特殊方式进行,但请求采用的特殊方式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二百八十条申请外国承认执行

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外国法院承认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第二百八十一条外国申请承认执行

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也可以由外国法院依照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

第二百八十二条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裁判

人民法院对申请或者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进行审查后,认为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承认其效力,需要执行的,发出执行令,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不予承认和执行。

第二百八十三条承认和执行国外仲裁裁决

国外仲裁机构的裁决,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其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办理。

第二百八十四条施行日期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同时废止。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明提示:法律条款可能随时更新,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能做为法律依据。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欠钱不还的诉讼时效?欠钱不还的诉讼时效

    债务纠纷起诉流程是怎样的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大状说:找大状,中小企业自己的法律顾问。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文章,是《债务纠纷起诉流程是怎样的?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是关于债务纠纷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导读:债务纠纷很多人并不了解很多,其实所谓的欠钱不还同样属于债务纠纷,那么债务纠纷起诉流程是怎样的?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包括提交诉状申请立案——法院发出受理通

  • 诉讼参加人与诉讼参与人的区别

    行政法第3讲行政诉讼的参加人(谁能去告去告谁还有谁参加到诉讼中)哈喽大家好,上一讲我们讲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通俗地讲就是我们能告什么?这一讲我们接着讲我们怎么告谁做原告谁是被告还有谁参加到诉讼里。通俗地说就是谁能去告?去告谁?还有谁参加诉讼?我们不仅要理解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的确认规则,还要理解

  • 诉讼文书送达地址怎么填?诉讼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怎么填写

    谨慎填写诉讼文书送达地址,防止企业因无法参加诉讼而败诉2020年1月20日上海高院与上海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企业确认诉讼文书送达地址并承诺相应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意见主要内容如下:1、企业在本市办理设立、变更、备案等登记注册业务或申报年报时,告知企业关于填报诉讼文书送达地址以及承诺相关责任的内容。2、企业可以将注册地址作为默认送达地址,也可以填写备用送达地址,企业填报的

  •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

    行政诉讼中被告如何确定鑫天律师事务所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

  • 诉讼离婚多久开庭?诉讼离婚第一次开庭后多久出判决结果

    起诉离婚立案后要多久开庭起诉离婚立案后要多久开庭?开庭时间需要等法院通知,起诉离婚一般在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一审一般3—6个月,二审一般3个月。如果法院第一次判决不离的话,六个月之后可以重新起诉,第二次起诉法院一般情况下认定为确实感情破裂无法挽回才起诉第二次的,司法实践中第二次起诉

  • 民事诉讼起诉费是多少?民事诉讼起诉费是多少

    法院诉讼费的收费标准是怎样的民事诉讼的起诉费是多少你好,一般不用看《诉讼费用交纳办法》那些条条框框,看了八成会蒙圈的。最简单的办法,百度一下“诉讼费计算器”,把标的额往里一输入,直接就算出来了,不香吗?如果担心算得不准确,就多搜几个,挨个往里输入,保准帮你算得明明白白的。当然,非财产案件和特殊类型的民事案件,还是要参照一下法条的

  • 法庭离婚诉讼流程?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流程

    法院起诉离婚流程及特别注意事项离婚的途径有两种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经核准颁发离婚证;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调解离婚或判决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也可解除婚姻关系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经核准或判决撤销婚姻的;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经判决婚姻无效的。解除婚姻关系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4、配偶一方死亡的,婚姻关系自然终止,但这不是离婚。5、办理离婚登

  • 离婚诉讼费收费标准?离婚诉讼费一般是多少钱

    起诉离婚要向法院交多少诉讼费该交多少诉讼费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本婚姻律师之所以在此说明,是因为大多数打算起诉的当事人都会问这事儿。法院立案庭的法官会首先审查起诉书中的诉讼请求,查看原告主张需要分割的财产数额。如果没

  • 共同诉讼?共同诉讼人?固有的必要共同诉讼和类似的必要共同诉讼

    关于如何认定必要共同诉讼的研究必要共同诉讼(或称“必要的共同诉讼”)概念源自《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该条文实际上定义了“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两个概念,从该条文中“、”来看,必要共同诉讼无需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应该合并审理。即,当事人至少

  • 法庭调解诉讼费怎么收?法庭调解诉讼费多少

    法院的诉讼费怎么承担近日,有人问到具体案件诉讼时,判决后法院的诉讼费如何承担?现就此问题整理如下:一、诉讼费承担一般性规定根据现行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一审案件的诉讼费用依照以下原则确定。1、败诉方负担。2、双方当事人分担。人民法院判决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诉讼费用由人民法院

CopyRight?2021 51zlaw.com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权所有无忧找律师网
   京ICP备1904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