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刑法 > 犯罪类型 > 青少年犯罪> 2020年拐卖儿童数据统计

2020年拐卖儿童数据统计

无忧找律师 作者:闻人又2021-10-26 07:11:59 青少年犯罪 154人浏览

“我们能够把宇航员送上天,把蛟龙送入深海,也一定能够保护我们的孩子,为他们找到回家的路。”这句话出自2019年全国两会。

两年后的今天,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力推进“团圆”行动。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现场表示:今年1月起,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团圆”行动。

依托“打拐DNA系统”,全力侦破一批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一批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一批改革开放以来失踪被拐的儿童。

目前,此项工作正全力推进。

童碧山表示,希望失踪被拐儿童的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主动到附近的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接受免费的DNA信息采集以及相关信息补充完善等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家庭团圆。

技术发展中,我国失踪人口找寻从传统的登报、电视寻亲等手段,到后来依靠网络技术和DNA对比,再到如今借助信息流推送、AI人脸识别寻人。

某业内人士曾告诉AI掘金志,在儿童走失这一问题上,存在两个关键角色,一个是受害人,也就是走失儿童;另一个是加害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贩子。

一、针对犯罪嫌疑人。作为儿童走失问题的加害者,人贩子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经常出入儿童较多的场所(如妇产医院,儿童游乐场所等);

2、人贩子大多是成年人,面部特征成熟;

3、人贩子存在一定比率的前科人员。

针对这些特点,人脸识别技术可以依托其精准的智能识别算法,在适用的场合为办案人员提供帮助。这里需要考虑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事前:针对人口贩卖的前科人员,有必要将他们的信息录入到重点人脸布控名单中;

事中:通过在关键区域部署的高清摄像机或人脸抓拍机,当儿童在医院、游乐园、火车站等场所走失时,可以通过视频图像数据寻找嫌疑人图像,通过嫌疑人的正脸图像与人脸库进行比对,确认人贩子身份;

事后:通过大规模的人像天网建设,对人贩子进行大范围的人脸动态识别,实现快速精准定位,为抓捕、找回走失儿童提供数据支持。

二、针对走失儿童。作为受害人,儿童分为两个年龄阶段:

1、婴幼儿,缺乏脸部图像数据,且面部特征较不明显,容易混淆;

2、3岁以上儿童,大多有脸部图像数据,行动能力较强,面部特征较明显。

在技术的支持下,寻亲手段不断升级,寻人效率也大大提高。

在这几年间,AI在陆续落地中越来越成熟,结合每线索,无形中为失踪的亲人搭建一条条回家的桥梁。在这背后,有无数企业一直在用技术为无数个破碎家庭的团圆而努力。

阿里为此研发“团圆”系统,全称是,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它是由阿里巴巴集团和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打拐办共同发起创立,阿里巴巴无偿提供技术支持的一个寻找被拐儿童的平台。

“团圆”系统是利用最尖端的地图定位功能,以案件发生地点为中心,向周围发布孩子遗失消息,发布的范围主要是根据失踪时间来定的:

失踪1小时内报案,推送给100公里范围内的群众和警察;失踪2小时内报案,推送给200公里范围内的群众和警察;失踪3小时内报案,推送给300公里范围内的群众和警察;失踪超过3小时,推送给500公里以外的群众和警察。

系统已成功接入淘宝、支付宝、高德地图、新浪微博腾讯QQ、今日头条、百度地图、百度APP、滴滴出行、饿了么等几十个主流APP,这几款APP用户覆盖量超过了9亿人。

据数据统计,“团圆”系统上线三年,共发布走失儿童信息3978条,找回3901名失踪儿童,找回率高达98%。并且在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后,失踪儿童找回的平均时间从此前的132小时,缩短到78小时,压缩了接近一半的时间。

腾讯优图实验室通过研发的“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打拐寻人”,帮助警方进一步进行DNA亲子鉴定,找到了4位被拐大约10年的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被拐时才3岁,到2017年底已经11岁了,而这段时间正是人一生中面部变化最为剧烈的阶段。

对于跨年龄人脸识别,优图人脸识别算法对0岁-18岁的人脸的成长变化进行模拟建模,生成大量可供学习的人脸样本,然后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来学习这些人脸在成长过程中的复杂变化。

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模型训练,训练出了一个可以进行跨年龄人脸识别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分布式蒸馏学习法则的算法模型进行跨年龄人脸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96%以上。

优图团队利用模型对警方提供的海量数据进行了实际比对,警方圈定了与每个被拐孩子最像的排名前五的结果进行了最后线下确认。警方通过DNA检测,第一批成功确认了4个被拐儿童。

“百度AI寻人”于2016年底启动,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接入民政部、宝贝回家、反邪教网等权威数据,帮助走失人员、寻亲者和公益机构、志愿者寻亲。

对于幼年走失的情况,经历时间跨度大,五官发生较大变化,人脸识别的难度提升。

人脸识别本身在实际操作中就存在着众多影响因素,如光照、人脸姿态、表情、遮挡程度等,在跨年龄人脸检测中影响因素更多。

百度研发的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采取度量学习的方法,并通过大规模人脸数据训练的模型,将两者结合采用端对端的训练,大幅提升了跨年龄识别的识别率。基于2亿张图片的训练样本数据,百度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7%。

在2019年寻亲成功的刘洪江,就是通过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成功匹配到了自己4岁时的照片。截至2020年1月1日,用户在“百度AI寻人”平台发起的照片比对已超过39万次,寻亲配对成功案例已超10000例。

宇视曾协助某派出所,寻回失踪男孩。

当时男孩已经失踪5小时,结合男孩的衣着、体态、照片等信息,宇视『追影』系统在海量视频数据中完成秒级检索,迅速确定男孩位置。

该系统在当地派出所上线2月余,帮助破案7起,彻底告别耗费大量警力逐个查看视频寻人的时代。

2020年2月18日,在深圳市龙岗区,民警应用宇视『追影』系统,在24小时内寻回离家出走的13岁女孩。

系统回避戴口罩识别的难点,捕捉衣着、体态、年龄等信息,最后按时间、相似度呈现给民警,次日上午锁定女孩轨迹。派出所远程指挥路面警力,在距家2公里外的天桥上寻回女孩。

『追影』包含四大功能模块,核心技术为ReID(跨镜追踪),可筛选并结构化所有视频数据,极大提高办案效率。

自2019年10月1日,该系统在深圳龙岗区公安分局正式上线,运行4个月协助破案20余起,为近30起案件提供有效线索。

此外,2018年,在一线城市杭州,《大国重器》第二季,宇视以智慧城市大脑从10万人海中,25分钟找回走失老人。2019年,在AI摄像机覆盖少的市郊和农村,宇视ReID10分钟极速推算老人踪迹,3.5小时市外寻回。

截止目前,宇视『追影』系统实战案例已超过千件,实际交付中10分钟包教包会,便于一线警员快速掌握应用。

2020年12月底,旷视就通过全城全目标结构化技术,助力绍兴市某县民警成功寻回一名走失老人。

民警根据家属提供的照片,首先通过旷视洞鉴系统成功找到老人第一次出现的画面,随后,民警将这一张有人脸和人体特征的全景图导入昆仑中进行全城范围的全目标检索。

系统通过分别提取和交叉比对人脸特征和人体特征,很快找到了一张具有清晰正脸的线索;利用正面照,继而检索到了一张背面照;最后系统凭这张背面照找到一张老人最后出现在画面中背面照,距离民警当前办案的时间只相差一小时,考虑到老人行走速度不快,民警随即通过查看附近监控,并通知家人及民警在附近寻找。不到5分钟,老人就找到了,而这已经是旷视全城全目标系统推出后破获的第三起走失案件。

走失寻回的背后,旷视全城全目标结构化技术功不可没。在旷视的科技助力下,全国还有多起成功寻找到走失的自闭症少年、迷路的少女等案例。

在旷视看来,当前城市级视频数据应用存在大量治安感知设备不智能、人工调取查看录像耗费人力、视图研判范围较小等痛点,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有限。为此,旷视提出了全城全目标结构化视图智能应用理念,通过对全城视频图像数据的充分利用为城市管理提供全面支持。

动态人像识别是云天励飞的核心技术。

2016年,云天励飞动态人像识别系统云天“深目”正式上线,开展大规模人像信息累积、搜索、布控和数据挖掘。

云天励飞曾有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例。

2017年春节前夕,云天“深目”15小时协助深圳警方跨省成功解救被拐3岁男童。据悉,当时警方接到的是儿童走失报警,接警后发现其实是一起拐卖案件。

随后,民警调取监控录像,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一张比较清晰的图像,放到深目系统中,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手段去做了比对,最终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行动轨迹,并找回儿童。

2019年6月,警方接到报警老人失踪报警,他们通过云天励飞的“深目”系统搜索视频资料,发现老人最后出现在了南山的某个小区,而且之后就没有发现老人走出该小区的行踪。

随后,警方就开始进行地毯式搜索,而且加强了路面巡查,最后在这个小区四楼与五楼的架空层花丛中发现老人。当时老人意识清醒,但身体比较虚弱,随后就立马送去了医院。

截至2020年,云天“深目”共协助警方破获了10000多起案件,找回400多名失踪儿童和走失老人。

在失踪人口寻找的领域,佳都科技打造AI回佳平台,利用了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民随手拍的人脸库进行识别比对,从而协助失踪家庭寻找走失的亲人。

主要应用了佳都科技的AI引擎,提供了两大核心技术。第一个技术是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率高达99.9%,每秒十万次的人脸比对,如在海量寻亲数据中运用将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寻人效率。

另外一个技术是人脸模拟算法,利用AI算法模拟人脸的成长变化,帮助那些失踪多年的家庭生成小孩成年后的照片,从而帮助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寻亲。

技术从来都不是高冷的,冰冷生涩的程序代码可以转化成极富魔力的温度。

“我觉得当技术能够切切实实为社会、为每个普通的家庭带来一些帮助和温暖的时候,就会觉得所有的研发再艰难、过程再长,都是值得的。”某位业内高管曾如此对AI掘金志表示。

“团聚”两字无比珍重,期望企业们能让技术能够成为指明回家路的那座灯塔,通过人工智能的力量,让更多走失人员回归家庭,收获一份幸福美满的团圆。

而如果技术普惠于民,也理应得到掌声。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明提示:法律条款可能随时更新,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能做为法律依据。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未成年人15岁偷盗怎么处理?15岁偷盗属于什么案件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 14周岁以下的人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犯罪谁承担

    本案中,蔡某犯下了严重的杀人罪,但是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还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如何处理我国12岁儿童盗窃? 12岁少年盗窃如何处理

    根据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不承担刑事责任,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监护人管教;十四岁以下不满十六岁的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我国法律规定超过12周岁犯罪

    北青网2020-12-2708:18:32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犯罪,将不再是刑事“免责人群”。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有发生,触目惊心。而根据修改前的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更令人痛心的是,有的孩子犯罪后因未到刑事责任年龄免于刑罚,多年后居然再度犯案,且手法更加残暴……民之所呼,法之所向。十三届全国

  • 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犯罪

    至今,有大量有关我们大脑奖励机制的数据可更具体地解释沉迷于色情如何改造我们的大脑。我们现在知道,男人沉迷于色情可以使他们在短期内提振多巴胺,作为一种奖励传输到他们的大脑,使之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可以提振心情,让他们一般感觉良好。这种神经回路和其他让人上瘾的刺激物如赌博或可卡因

  • 惩罚孩子的100种方法

    孩子不懂事,生活中难免犯错。这时候当家长的应该怎么教育呢?只会拿藤条、衣架打骂?不不不,即使是惩罚孩子,我们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今天,小果君给大家整理了“惩罚孩子的10个科学方法”,一起学习下吧~案例:与同伴吵架、抢

  • 新法律14岁犯法承担刑事责任

    10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审议,以下重点内容值得关注:01.刑事责任年龄拟调整:12至14岁故意杀人等犯罪或将负刑责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 未成年犯罪处理流程

    2020年8月25日,湖南省祁东县人民法院对王某等人强奸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王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被告人丁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被告人邹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 惩罚孩子的方法

    惩罚宝宝十个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有可能使宝宝的行为逆向发展。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惩罚

  • 14周岁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也即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只对自己实施的这八种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不得突破这一界限。具体规定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CopyRight?2021 51zlaw.com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权所有无忧找律师网
   京ICP备1904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