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刑法 > 犯罪类型 >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容易犯的罪

青少年容易犯的罪

无忧找律师 作者:秋褚古2021-10-27 16:48:05 青少年犯罪 62人浏览

在热搜上看到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

陕西13岁少年杨某趁家中无人之际,将一名6岁男孩诱骗到家中,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虐杀。

将尸体藏到家里顶楼的一个木箱后,他镇定自若地回到学校继续上课,还和同学们有说有笑。

之后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男孩的寻人启事贴满了大街小巷,杨某却丝毫没有露出异样。

甚至在被捕当日,他脸上的表情也很平静,看不出任何紧张。

心理素质之强,令人脊背发凉。

你能想象如此血腥残忍的手段,出自一个13岁男孩之手吗?!

很多网友担心,杨某会因未满14周岁而逃脱刑责,以后再危害社会。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这些年来,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就在前几天,又有类似案件曝光,黑龙江一位15岁女中学生在与母亲发生口角后,将母亲杀害。

据报道,她当时还冷静地用毛巾擦掉了现场的血迹,然后将遗体装进编织袋后藏尸冷库。

事后,她表现的若无其事,有人问起来,就说“妈妈跟陌生人走了”,一直隐瞒了三个多月,直到东窗事发。

《亲爱的弗洛伊德》里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是这个地球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保护法》”

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就低估了某些孩子的恶。在过去,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还是孩子,不懂事”

“他懂什么?被人误导了而已”

“骂两句就行了,别跟孩子较真”

不过,对于这两起令人发指的案件,网友们的意见倒是出奇一致,“他还是个孩子,千万不要放过他!”

“未满14周岁”,决不该是青少年犯罪的“免死金牌”

1、青少年犯罪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2009年,《法制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到,青少年犯罪占中国总犯罪数的70%以上,15~16岁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则显示,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2.2岁,在发生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中,14岁至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逐年提升,至2013年已突破50%。

青少年犯罪率为何增长如此之快?

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网络文化的冲击等等,都可能让一个孩子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年龄已经大大提前了。

早在2003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便针对青少年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表明:上海青少年的性成熟年龄,已经从2000年的14岁,提前到了12岁。

专家表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始发年龄,和青少年的发育情况是大体同步的。

现在的孩子比过去更早熟,吃的更好长得更高,生理和心理发育提前,所接触的信息也远超以往,虽未到承担刑责的年龄,却已经具备了实施犯罪的能力。

很多少年犯,并非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而是心知肚明——“趁我还未满14岁,赶紧把坏事做尽,不然就没机会了。”

他们一边叫嚣着:

“我还未满14岁,砍你几刀都不犯法。”

“杀你怎么了?我又不用偿命。”

一边继续犯罪:

2004年,黑龙江13岁的男孩赵力宝强奸了同村一名14岁女孩。法院在判决赵家赔偿女孩9021元的损失费后将其当庭释放。

怀恨在心的赵力宝,于次日深夜闯入女孩家中,当着女孩的面连捅女孩母亲19刀,最后只被判处劳教一年半。

2010年,广西一未满14周岁的男孩韦某掐死一男孩,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2011年,韦某又持刀伤害一名女孩被判刑6年;2015年,韦某减刑释放后,在广州市番禺区奸杀一11岁女童。

类似的新闻,不断刷新着公众的认知底线。

大量的研究表明:

初次犯罪的年龄越小,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越大;再次犯罪的次数越多,终止犯罪的可能性越小。

如果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变味成为免死金牌,杀个人最多就收容教养三年,会发生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2、少年犯来自怎样的家庭环境?

少年变成杀人犯,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家庭环境的影响,却是最直接、最关键的。

2019年的“大连13岁男孩杀人案”曾经轰动一时,少年犯蔡某因强奸未遂而杀人抛尸,犯罪后还百般掩饰,毫无愧疚。

其实,早在案发之前,蔡某就曾因为性骚扰被人多次举报。

被骚扰的女孩去找蔡某的家长评理,其父为了包庇儿子,反而对着女孩破口大骂,怪受害者穿得不够检点。

当孩子被抓后,蔡某的父母拒不道歉,更没有赔偿。

而前面提到的赵力宝案中,身为家中独子的赵力宝,从小就备受父母的宠爱,恃宠而骄的他,初中没念几天就被学校劝退,整天和村里几个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

在案发后,宠溺儿子的赵父想要“私了”,但遭到拒绝。于是为了掩人耳目,放出话来,说儿子一直在和受害者搞对象。

判决书下达后,村里人的议论让赵父很不高兴,他便在打骂儿子时叫嚷道:“在外面惹事,有能耐你倒是摆平呀!这以后三天两头来要钱,什么时候是头?有能耐你强奸完你把她弄死呀!”

这一席话把赵力宝刺激得血往上涌,致其又犯下了更大的恶行。

一项关于少年犯成长环境的分析显示:

他们中的40%来自打骂惩罚式家庭环境,34%来自过于严厉式家庭环境;13%来自频繁争吵式家庭环境,11%来自过度溺爱式家庭环境,2%来自过度保护式家庭环境。

可见,家庭环境是让孩子变成“少年犯”的重要因素。

当孩子犯错,家长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反而助长其行为,就是亲手把孩子送上了不归路。

3、少年犯

都有哪些心理特征?

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的前三位动机是:

一时冲动、哥们儿义气和好奇心。

这些动机都和青春期的身心特点有关。

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核心的发展任务,也都会碰到相应的冲突。

其中,青春期(12-18岁)阶段的孩子所面临的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一方面,他们生理上的发育会促使其本能冲动的高涨,另一方面,他们正在步入半成年,面临着新的社会要求和冲突,时常会感到困扰和混乱。

他们在生理上发育迅速,而心理发育则明显滞后。身心的不匹配,情绪管理能力的不足,再加上各种因素,致使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明显呈现出不稳定、多变化、动荡的特点。

由于男性相对于女性在生理发育上更迅速,在青春期阶段的心理成熟度普遍低于女性,使得他们在这个身心发展不匹配的阶段,更容易发生冲动型犯罪。

一项青少年涉案冲动性的分析显示:

男性冲动型杀人比例占67.93%,蓄谋型杀人占32.07%;女性冲动型杀人比例占20%,蓄谋型杀人占80%。

好奇、模仿、冲动、记仇、逆反心理也是青春期阶段的普遍心理特征,青少年更容易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更渴望追求刺激。

他们精力过剩但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却认知能力不足,辨别能力不足且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犯罪手段虽相对简单,却呈现出残忍、冒险、不计后果的特点。

4、写在最后

今年3月1日,大众呼声很高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终于正式实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从14周岁降至12周岁。

“他还是个孩子”,从此不再是“免死金牌”!

但法律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刑罚无法改造人性,它只能遏制罪恶。

没有人生下来就注定成为罪犯,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步。

既然为人父母,就不要只关心孩子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让孩子懂得敬畏生命,学会善待他人!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明提示:法律条款可能随时更新,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能做为法律依据。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未成年人15岁偷盗怎么处理?15岁偷盗属于什么案件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 14周岁以下的人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犯罪谁承担

    本案中,蔡某犯下了严重的杀人罪,但是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还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如何处理我国12岁儿童盗窃? 12岁少年盗窃如何处理

    根据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不承担刑事责任,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监护人管教;十四岁以下不满十六岁的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我国法律规定超过12周岁犯罪

    北青网2020-12-2708:18:32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犯罪,将不再是刑事“免责人群”。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有发生,触目惊心。而根据修改前的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更令人痛心的是,有的孩子犯罪后因未到刑事责任年龄免于刑罚,多年后居然再度犯案,且手法更加残暴……民之所呼,法之所向。十三届全国

  • 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犯罪

    至今,有大量有关我们大脑奖励机制的数据可更具体地解释沉迷于色情如何改造我们的大脑。我们现在知道,男人沉迷于色情可以使他们在短期内提振多巴胺,作为一种奖励传输到他们的大脑,使之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可以提振心情,让他们一般感觉良好。这种神经回路和其他让人上瘾的刺激物如赌博或可卡因

  • 惩罚孩子的100种方法

    孩子不懂事,生活中难免犯错。这时候当家长的应该怎么教育呢?只会拿藤条、衣架打骂?不不不,即使是惩罚孩子,我们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今天,小果君给大家整理了“惩罚孩子的10个科学方法”,一起学习下吧~案例:与同伴吵架、抢

  • 新法律14岁犯法承担刑事责任

    10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审议,以下重点内容值得关注:01.刑事责任年龄拟调整:12至14岁故意杀人等犯罪或将负刑责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 未成年犯罪处理流程

    2020年8月25日,湖南省祁东县人民法院对王某等人强奸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王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被告人丁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被告人邹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 惩罚孩子的方法

    惩罚宝宝十个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有可能使宝宝的行为逆向发展。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惩罚

  • 14周岁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也即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只对自己实施的这八种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不得突破这一界限。具体规定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CopyRight?2021 51zlaw.com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权所有无忧找律师网
   京ICP备1904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