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刑法 > 犯罪类型 >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身心发展个案工作案例

青少年身心发展个案工作案例

无忧找律师 作者:门鹏举2021-10-28 09:09:08 青少年犯罪 72人浏览

学生背景

D同学,15岁高一女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从小经历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习技巧不足

存在文理偏科现象,因此,学业成绩随着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增加逐渐下滑。

从初二开始增加了物理,自觉学习变得吃力,初三有了化学之后,学习更感吃力;

2、情绪困扰

(焦虑)

入校前刚参加完中考,因为考试焦虑,发挥失常。

来校后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业压力较大,存在轻度焦虑;

咨询分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心理学家耶克斯(R.MYerkes)与多德森(J.DDodson)的心理学研究。

结果表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

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由动机过强造成的。

在当前案例中,D同学认为中考只有一次,对考试产生过高的动机强度,反而影响考试成绩。

调整历程

调整方向

通过心理辅导,树立学习目标,改善焦虑情绪。

1、关于注意力缺陷多动

D同学幼年经历中存在经常转换住所的经验,环境的变化,要求幼儿不断适应新环境,在长期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下,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2、关于考试焦虑

D同学提到,跟随爷爷奶奶读书的那几年,总担心自己会因为成绩考不好而被丢弃。

现在,总担心自己考不好会被父母说成绩不好是自己不努力,D同学对于结果的太过关注,影响了考试发挥,最终影响考试成绩。

基于对学生当前情况的了解,D同学对于考试存在较高的焦虑等级,考试动机太强,对考试产生过高的动机强度,反而影响考试成绩。

前期心理辅导对策考虑以建立稳定、信任的关系为主。

中后期逐渐开展对学生考试焦虑的放松训练,其次,对D同学多动或注意力缺陷问题进行明确界定,以及相应的训练。

帮助D同学体会到接纳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人际环境氛围,根据安全的环境调整自身至一种舒适、放松,自信、自由发挥潜能的状态。

主要工作目标包括考试焦虑放松、注意力品质训练、以及人际关系的认知重评等内容。

通过一对一辅导,重建学习的信心

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对于物理化学表示出强烈的排斥感。

鉴于学生今年高一,之后还要参加会考。

前期可以考虑,根据学生自身状态,逐渐安排各科目学习,同时弱化物理化学的的难度。

具体根据后期学习情况再作相应调整,可以考虑增加弱势学科课时数量,以保证学生能能够正常参加高考!

其次,根据D同学现有水平,制订切实、可行、有效的学习计划,将知识点强化、细化、条理化,稳步提高学业成绩,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强化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最后,根据D同学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做到最大限度让D同学吸收知识的效果。

通过行为训练,解决行为习惯差等问题。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后期回访

离校反馈

1、考试焦虑方面

从现实层面来讲,在校期间,D同学较好地掌握了考试期间情绪状态的调整,避免因太过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进而影响了学业成绩。

但是心理层面来讲,不排除个体回家以后因为环境等的改变出现反复的可能;

2、学习动力方面

D同学基本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

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明白学业对自己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对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能够自觉安排学习;

3、亲子关系方面

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自身行为表现的心理根源,以及该行为模式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

自己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也愿意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给予D同学的回应是可以直接影响到D同学自己的回应方式的。

后续家庭教育建议

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是,个体发展的力量从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外力和内力,外力是来自外在的力量,而内力是个体自觉内发的力量。

二者都能够促进个体的成长,但是相较发展的长期性而言,外力会演变成压力存在,适当的压力可以让我们更加的积极与进步。

但压力过大、过多则会损害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个体在长期的压力环境下容易情绪低落,神经紧张、效率低下,甚至会引发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罹患身心疾病,整体来看,不利于个体的长期发展。

但是,相反,内力作为个体自觉自发的内在力量,会演变成动力。

内在动力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行为,也就是说,个体内心里会有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愿望。

当前D同学,作为学生个体,如果能够自主自发自愿做好学习这件事,那所有人共同的愿望也就实现了。

因此,在个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阶段,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同时,请坚定的相信,你们的孩子是最棒的!

她能够茁壮成长,可以做好很多事情,相信她能够独立走好未来的每一步,拥有美好人生。

只要给她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就好,而父母的肯定就是孩子最强大的社会支持!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明提示:法律条款可能随时更新,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能做为法律依据。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未成年人15岁偷盗怎么处理?15岁偷盗属于什么案件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 14周岁以下的人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犯罪谁承担

    本案中,蔡某犯下了严重的杀人罪,但是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还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如何处理我国12岁儿童盗窃? 12岁少年盗窃如何处理

    根据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不承担刑事责任,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监护人管教;十四岁以下不满十六岁的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我国法律规定超过12周岁犯罪

    北青网2020-12-2708:18:32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犯罪,将不再是刑事“免责人群”。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有发生,触目惊心。而根据修改前的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更令人痛心的是,有的孩子犯罪后因未到刑事责任年龄免于刑罚,多年后居然再度犯案,且手法更加残暴……民之所呼,法之所向。十三届全国

  • 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犯罪

    至今,有大量有关我们大脑奖励机制的数据可更具体地解释沉迷于色情如何改造我们的大脑。我们现在知道,男人沉迷于色情可以使他们在短期内提振多巴胺,作为一种奖励传输到他们的大脑,使之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可以提振心情,让他们一般感觉良好。这种神经回路和其他让人上瘾的刺激物如赌博或可卡因

  • 惩罚孩子的100种方法

    孩子不懂事,生活中难免犯错。这时候当家长的应该怎么教育呢?只会拿藤条、衣架打骂?不不不,即使是惩罚孩子,我们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今天,小果君给大家整理了“惩罚孩子的10个科学方法”,一起学习下吧~案例:与同伴吵架、抢

  • 新法律14岁犯法承担刑事责任

    10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审议,以下重点内容值得关注:01.刑事责任年龄拟调整:12至14岁故意杀人等犯罪或将负刑责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 未成年犯罪处理流程

    2020年8月25日,湖南省祁东县人民法院对王某等人强奸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王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被告人丁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被告人邹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 惩罚孩子的方法

    惩罚宝宝十个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有可能使宝宝的行为逆向发展。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惩罚

  • 14周岁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也即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只对自己实施的这八种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不得突破这一界限。具体规定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CopyRight?2021 51zlaw.com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权所有无忧找律师网
   京ICP备1904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