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刑法 > 网络犯罪> 在刑法上应如何规制网络谣言

在刑法上应如何规制网络谣言

无忧找律师 作者:秦修然2021-09-16 08:52:08 网络犯罪 147人浏览

我国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对传统的传播渠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暴露出治理的漏洞。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如何在保护合法利益和言论自由之间寻求平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厘清网络谣言刑法规制的难点和重点是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的关键。

规制的难点

虽然网络谣言在刑法中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也是有规制的。比如《刑法》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散布谣言”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第291条第2款规定,"爆炸威胁、化学和生物威胁、辐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是捏造的,或故意传播的”。其中,“造谣”、“捏造信息”是谣言的另一种表现。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公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二条第一案明确规定,第: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根据刑法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打击网络谣言的力度不小。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的少数案例中,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似乎存在诸多困难。主要原因如下:

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区分网络谣言是真是假。一方面,什么样的言论是谣言?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虽然政府有披露信息、澄清真相的义务(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目前即使是公民申请法律公开的事项也频频受阻,政府信息公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数据时代,筛选海量谣言信息与司法资源有限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总量和信息传播速度几乎不可控。与有限的司法资源相比,投入网络谣言案件侦查的资源捉襟见肘。这不仅涉及取证难等技术障碍,还涉及司法机关在处理传统犯罪时消耗过多资源。因此,刑法只能规制危害社会的严重网络谣言。

对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罪名分散、不完整,难以形成有效震慑。目前,刑法对网络谣言的规定主要集中在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领域,只针对一些特别严重的行为,并没有保护个人合法利益的具体罪名。此外,现行规范网络谣言相关犯罪的法定刑有过宽之嫌。例如,以散布谣言、诽谤或者其他方法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或者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规制的重点

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刑法作为单一的治理模式对其进行规制。针对技术难度较大的网络谣言,更要注重治理的方式和效率。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便有重点地打击,有目的地规范,不失去精确性,防患于未然。

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度,提升司法公信力,压制“小道消息”的生存空间。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明确规定了政务公开相关事项的范围,但美中不足的是,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相关事项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对于人们比较关注的司法案件,“绯闻”泛滥影响了人们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因此,建议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如适当披露党务、司法信息;改变方式

搭建网络对话平台,建立有效的政民沟通机制。在中国,许多网络谣言频繁发生的一个共同原因在于官方政府机构和网民之间缺乏适当的对话平台。畅通的渠道和有利的条件,既是疏导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提高群众在相关部门工作能力的需要。所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是控制网络谣言的另一种方式。

厘清网络谣言入罪的门槛。用刑法规制网络谣言在我国并不是创举,韩国, 美国等国家都有相关立法和明确规定。然而,从我国现行立法来看,网络谣言的认定仍然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这不仅体现在罪名的设置上,也体现在立法语言上。不同类型的网络言论应明确界定。例如,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网络言论,如果确实造成严重后果,具有重大社会危害性的,应当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对于一些属于网络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谣言,基于刑法谦抑性的考虑,不能以罪论处。意见性言论、批评性言论、推断性言论、基于恐慌的言论、单纯的情绪表达以及基于可信来源的信息传播行为等都不应纳入刑法规制范围。

增加对网络谣言罪名的统一规定,明确其构成要件。目前刑法在规制网络谣言方面存在较大的处罚漏洞,建议将现行刑法中关于网络谣言的规定统一为一罪,具体罪名可描述为:“利用网络故意捏造、散布虚构事实,足以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明提示:法律条款可能随时更新,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能做为法律依据。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立案标准

    不是所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行为,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只有达到帮信罪的入罪标准的行为,才构成犯罪,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帮信罪的入罪标准是什么?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帮信罪的成立有两个条件:一是帮信罪中被帮助对象的行为必须构成犯罪;二是帮助行为“情节严重”。如何理解,被帮助对象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会判多久

    不直接参与犯罪活动,只是“顺手”帮个忙。此类犯罪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该罪名。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多久开庭

    《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

  • 提供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判多久

    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应当根据犯罪的数额或者次数以及其他情节,决定可能判处的刑罚。此罪属于上游犯罪的帮助犯,刑法修正案九将其单独列为犯罪。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明知他人

  • 帮助网络信息罪判多久

    2021年7月初到湖南某地看守所会见,涉嫌的罪名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当事人告诉我,当地对于帮信罪打击的异常严厉,有一个案件卖了几张卡,刑期在一年六个月以上。自己也有了最坏的打算,我安慰他说,你的有利情节在审查起诉阶段我会全部呈现给检察官,争取在认罪认罚的基础上,将刑期降下来,从我办案的经验来看,不会量刑这么重。不管无论如何,心怀希望,做好准备。上周四接到一个咨询帮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怎么判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就你介绍的情况,在罪名成立的情况下,估计也就几个月。但问题是这种情况是是否构成犯罪,值得讨论。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成立,以行为人明知他人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量刑

    自2020年10月全国“断卡”行动开展以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成为了热点罪名(以下简称“帮信罪”),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帮信罪,以及帮信罪的刑事立案标准。@什么是帮信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

  • 不知情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判多久

    抓没有抓到上家,不会影响案件的流程。也不会影响批捕和判刑,这个你可以放心。不过结果是什么样,这也得看具体的情况来定。取保候审是有可能的,不过不是因为羁押时间到期,也不是因为没有抓到上家的原因。主要还是要看涉案金额,还有种种的非法所得,很多因素都是要考虑进去的。所以说取保候审是有可能的,不过还有个但是嘛。按照题主所介绍的情况来

  • 利用网络信息罪关多久

    不直接参与犯罪活动,只是“顺手”帮个忙。此类犯罪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该罪名。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

  • 帮助网络信息罪能取保吗

    从目前办理案件的经验来看,如果已经认罪认罚的案件检察院没有给出缓刑的量刑建议,法院阶段还是要谨慎的,毕竟目前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法院采纳的概率在90%以上,所以对于一起刑事案件由于关乎当事人的人身自由,而自由是无法衡量的,还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案与策略。针对帮信罪如果想要在审判阶段适用缓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辩护,取得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第一、积

CopyRight?2021 51zlaw.com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权所有无忧找律师网
   京ICP备1904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