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刑法 > 网络犯罪> 谈人肉搜索与网络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谈人肉搜索与网络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无忧找律师 作者:爱春竹2021-09-17 08:17:12 网络犯罪 99人浏览

首先,问题被提出来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网络世界对人们现实生活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和拓展。网络在高效便捷地为我们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容易使我们的个人信息公开化,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我们个人隐私的空间,大大降低了个人生存的安全感。“人肉搜索”就是典型的例子。

“人肉搜索”一词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名词,其含义是指搜索者在互联网上展示被搜索者的身体特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血型、学习和工作单位、收入状况、成长经历、照片,甚至是其亲友的相关信息等个人信息,以获得网民的回应,从而达到获取相应信息或传递某种信息的目的的一种网络互动行为。“人肉搜索”起源于2001年微软陈自瑶事件,此后愈演愈烈。2006年出现了“女性虐猫”、“铜须事件”等。2007年,“史上最毒后妈”、张殊凡“极黄暴”事件再次掀起“人肉搜索”高潮。到2008年,人肉搜索事件趋于泛滥。网络暴力下的“人肉搜索”事件开始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雷区。鉴于“人肉搜索”行为的极端泛滥及其社会危害性,刑法对“人肉搜索”行为的规制迫切需要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充分关注和研究。鉴于学界和实务界对“人肉搜索”这一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国内尚未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法》,笔者在本文中的论述难免过于浅薄和生涩,应视为不自量力之举。

二、“人肉搜索”行为的刑法规制争议。

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刑法中的一些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了规制,但并未对“人肉搜索”行为进行规制。这是由于“人肉搜索”行为的概念界定尚未完全成熟,对这一行为的认识不深,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尚有欠缺,也没有成熟的司法经验可供借鉴。更何况,我国现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往往被理解为“宽严相济”。

目前,关于“人肉搜索”行为是否需要刑事定罪和刑法规制,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种是伪命题理论,认为所谓立法追究“人肉搜索”的刑事责任是伪命题。在我国已经有保护个人名誉权和相关身份权的刑事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完全没有必要再进一步讨论“人肉搜索”的罪与罚。

第二,非罪说“人肉搜索”不应该纳入刑法范围,认为它只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这是有罪的,但也有困难。认为“人肉搜索”应该入罪,但存在调查取证等困难,运行成本较高。相信最终会流于形式,成为一种纸上立法,难以有效实施。

第四是定罪理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从刑法上规制日益猖獗的“人肉搜索”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刑事责任是对侵权人最严厉的追究,也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有力的武器。如果没有受到刑法相应规范的规制,就意味着“人肉搜索”在任何时候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以“网上通缉”“人肉搜索”等方式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也是对公民基本权益的严重侵害,其危害后果甚至比出卖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在刑法中对“人肉搜索”进行规制。

笔者认为,由网友发起并回应的“人肉搜索”,确实可能被滥用。然而,“人肉搜索”中并没有“原罪”。就像刀可以用来切菜杀人一样,我们不能把“刀”或者所有持刀的人都定为犯罪。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笼统地讨论“人肉搜索”行为能否入罪。本质上,“人肉搜索”行为只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严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人肉搜索”行为不应单独入罪,而应将其概括为侵犯个人信息应受处罚的其他具体行为加以规制。对“人肉搜索”行为的规制最终归结为个人信息。

二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人肉搜索”的路径选择。

罗干同志在讲话中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阐述如下:“宽严相济,就是区别对待刑事犯罪,有效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严肃性,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要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和个案情况,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人肉搜索”的刑法规制。

如何在具体案件的定罪量刑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人肉搜索”的具体案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从主体上进行分析。

用刑法规范“人肉搜索”行为,造成当事人伤残甚至死亡,或者巨额财产损失的,将面临犯罪主体界定的难题。由于网络是虚拟的,“人肉搜索”是一种群体行为,很难在刑法上确定谁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应该受到惩罚。如果把所有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都列为犯罪主体,显然是无差别处罚,这也违背了我们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因此,笔者认为,以《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的聚众哄抢罪为例,只有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行为人才能定罪,“人肉搜索”的犯罪主体也应当限定为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行为人,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2)从客体方面分析。

犯罪客体是指受我国刑法保护并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人肉搜索”侵犯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常情况下,“人肉搜索”的直接后果有两个:一是被搜索人的姓名、地址、籍贯、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真实社会身份等个人信息被公开,侵犯了被搜索人的隐私权;二是在网络上恶意攻击被搜索者,侵犯被搜索者的名誉权。对于仅构成一般侵权的“人肉搜索”行为,被搜查人可以依据现行民法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需刑法介入。但当“人肉搜索”行为随意传播他人隐私,造成精神失常、自杀、报复社会、巨额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时,可能需要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明提示:法律条款可能随时更新,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能做为法律依据。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立案标准

    不是所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行为,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只有达到帮信罪的入罪标准的行为,才构成犯罪,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帮信罪的入罪标准是什么?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帮信罪的成立有两个条件:一是帮信罪中被帮助对象的行为必须构成犯罪;二是帮助行为“情节严重”。如何理解,被帮助对象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会判多久

    不直接参与犯罪活动,只是“顺手”帮个忙。此类犯罪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该罪名。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多久开庭

    《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

  • 提供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判多久

    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应当根据犯罪的数额或者次数以及其他情节,决定可能判处的刑罚。此罪属于上游犯罪的帮助犯,刑法修正案九将其单独列为犯罪。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明知他人

  • 帮助网络信息罪判多久

    2021年7月初到湖南某地看守所会见,涉嫌的罪名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当事人告诉我,当地对于帮信罪打击的异常严厉,有一个案件卖了几张卡,刑期在一年六个月以上。自己也有了最坏的打算,我安慰他说,你的有利情节在审查起诉阶段我会全部呈现给检察官,争取在认罪认罚的基础上,将刑期降下来,从我办案的经验来看,不会量刑这么重。不管无论如何,心怀希望,做好准备。上周四接到一个咨询帮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怎么判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就你介绍的情况,在罪名成立的情况下,估计也就几个月。但问题是这种情况是是否构成犯罪,值得讨论。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成立,以行为人明知他人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量刑

    自2020年10月全国“断卡”行动开展以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成为了热点罪名(以下简称“帮信罪”),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帮信罪,以及帮信罪的刑事立案标准。@什么是帮信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

  • 不知情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判多久

    抓没有抓到上家,不会影响案件的流程。也不会影响批捕和判刑,这个你可以放心。不过结果是什么样,这也得看具体的情况来定。取保候审是有可能的,不过不是因为羁押时间到期,也不是因为没有抓到上家的原因。主要还是要看涉案金额,还有种种的非法所得,很多因素都是要考虑进去的。所以说取保候审是有可能的,不过还有个但是嘛。按照题主所介绍的情况来

  • 利用网络信息罪关多久

    不直接参与犯罪活动,只是“顺手”帮个忙。此类犯罪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该罪名。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

  • 帮助网络信息罪能取保吗

    从目前办理案件的经验来看,如果已经认罪认罚的案件检察院没有给出缓刑的量刑建议,法院阶段还是要谨慎的,毕竟目前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法院采纳的概率在90%以上,所以对于一起刑事案件由于关乎当事人的人身自由,而自由是无法衡量的,还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案与策略。针对帮信罪如果想要在审判阶段适用缓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辩护,取得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第一、积

CopyRight?2021 51zlaw.com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权所有无忧找律师网
   京ICP备1904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