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刑法 > 网络犯罪> 惩治网络犯罪的对策构想?加大网络犯罪惩治力度

惩治网络犯罪的对策构想?加大网络犯罪惩治力度

无忧找律师 作者:淡采萱2021-09-18 15:52:19 网络犯罪 56人浏览

如今,互联网正在全面改变我们熟悉的世界,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进步和幸福,还有传播计算机病毒、窃取数据库机密、网络恐怖活动、网络盗窃、传播色情等犯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空间不是一个“法治社会”,制裁传统犯罪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全适合。打击计算机犯罪的立法严重滞后,使得电子空间的无政府状态日益加剧。鉴于计算机网络犯罪已经严重威胁到互联网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预防和控制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认为,预防和控制网络犯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和完善计算机网络立法。目前,许多国家从不同角度制定了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对《刑法》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我国于1994年2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内容。但总体而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计算机立法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已经规定了计算机犯罪,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刑法未规定的犯罪程度的问题。由于我国刑法立法的不完善,不可能惩治此类犯罪。因此,加强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立法迫在眉睫。在立法上,应关注网络社会信息传播的特点、信息来源的跨国性、社会信息的共享性、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

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制观念。通过对计算机犯罪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有大量的犯罪分子没有明显的犯罪动机,但犯罪人并不了解其行为的违法性。如果加强法制教育,一些犯罪行为是可以避免的。法律法规以被禁止的规范作为人们行为的指标。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计算机网络社会中各种网络主体的责任、权利和利益,使人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禁止的,从而迫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规范。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让相关人员知道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不应该做,从而清洁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法制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条件。有关部门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提供咨询服务,在电子公告牌上公开讨论最新案件,通过电子邮件向某些人员和机构提供法律教育服务。

三是提高网络执法人员素质,加强互联网之间的网络执法和司法合作,建立应对网络犯罪的全球“法网”。作为一种高科技犯罪,其犯罪分子大多具有高超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作案过程中,他们不断采用甚至发明新技术、新方法,设计相当周密的“安全钥匙”,为逃跑留有“后门”,增加了破案难度。相反,线上执法队伍尚未组建或技术实力仍较弱,“电子警察”的实际情况令人担忧。目前,为了打击网络犯罪,各国大多数警察机构都开始进行专门的计算机知识培训。网络执法是将个人行为引导为法律行为的权力。因此,加强打击力度将对犯罪分子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这将使网络空间成为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互联网消除了社会边界和国界的同时,计算机犯罪也摆脱了国界。通过互联网实施的跨国犯罪激增,跨国犯罪在计算机犯罪中的比重日益上升。由于信息边界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线司法面临许多国际问题。由于网络犯罪的超区域性和国际化,各国的“电子警察”不时在互联网上擦肩而过,而各国法官的法律内容各不相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伦理、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也各不相同。

性质上可能截然相反,导致前所未有的司法热潮。因此,为了打击网络犯罪,世界各国应该合作建立一个全球法律网络和国际多边条约。

第四,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当前,犯罪人员年轻化是网络犯罪的突出特征。世界各地的学校都把普及计算机作为一项基本内容,造就了一大批精通计算机的未成年人。然而,一些年轻人缺乏法律和道德观念,经常在求新的冲动下使用电脑犯罪。在网络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道德教育的作用将凸显出来。道德和法律构成了重要的行为准则,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在调节社会成员方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当既定的法律无法制裁视野之外的行为时,道德的评价功能和人的自我约束功能就凸显出来了。道德教育在法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需要进行人格养成教育,让青少年自觉遵守作为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虽然网络生活中有很多法律无法触及的空白,但青少年如果树立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就会形成自律。至于互联网时代的东西,年轻人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主要是向同龄人学习。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的“同辈文化”阶段,这一切都给我们的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民族意识、社会规范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充分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加强青少年道德的灌输,不仅可行,而且极其必要。

第五,加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在防范网络犯罪的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社会观教育,使人民群众形成先进的文化观,自觉抵制文化滞后和消极文化。同时,要加强民众的国家安全教育,让民众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如果牢固树立国防观念,就会自觉带上“隐形国防门”。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明提示:法律条款可能随时更新,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能做为法律依据。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立案标准

    不是所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行为,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只有达到帮信罪的入罪标准的行为,才构成犯罪,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帮信罪的入罪标准是什么?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帮信罪的成立有两个条件:一是帮信罪中被帮助对象的行为必须构成犯罪;二是帮助行为“情节严重”。如何理解,被帮助对象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会判多久

    不直接参与犯罪活动,只是“顺手”帮个忙。此类犯罪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该罪名。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多久开庭

    《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

  • 提供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判多久

    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应当根据犯罪的数额或者次数以及其他情节,决定可能判处的刑罚。此罪属于上游犯罪的帮助犯,刑法修正案九将其单独列为犯罪。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明知他人

  • 帮助网络信息罪判多久

    2021年7月初到湖南某地看守所会见,涉嫌的罪名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当事人告诉我,当地对于帮信罪打击的异常严厉,有一个案件卖了几张卡,刑期在一年六个月以上。自己也有了最坏的打算,我安慰他说,你的有利情节在审查起诉阶段我会全部呈现给检察官,争取在认罪认罚的基础上,将刑期降下来,从我办案的经验来看,不会量刑这么重。不管无论如何,心怀希望,做好准备。上周四接到一个咨询帮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怎么判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就你介绍的情况,在罪名成立的情况下,估计也就几个月。但问题是这种情况是是否构成犯罪,值得讨论。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成立,以行为人明知他人

  • 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量刑

    自2020年10月全国“断卡”行动开展以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成为了热点罪名(以下简称“帮信罪”),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帮信罪,以及帮信罪的刑事立案标准。@什么是帮信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

  • 不知情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判多久

    抓没有抓到上家,不会影响案件的流程。也不会影响批捕和判刑,这个你可以放心。不过结果是什么样,这也得看具体的情况来定。取保候审是有可能的,不过不是因为羁押时间到期,也不是因为没有抓到上家的原因。主要还是要看涉案金额,还有种种的非法所得,很多因素都是要考虑进去的。所以说取保候审是有可能的,不过还有个但是嘛。按照题主所介绍的情况来

  • 利用网络信息罪关多久

    不直接参与犯罪活动,只是“顺手”帮个忙。此类犯罪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该罪名。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

  • 帮助网络信息罪能取保吗

    从目前办理案件的经验来看,如果已经认罪认罚的案件检察院没有给出缓刑的量刑建议,法院阶段还是要谨慎的,毕竟目前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法院采纳的概率在90%以上,所以对于一起刑事案件由于关乎当事人的人身自由,而自由是无法衡量的,还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案与策略。针对帮信罪如果想要在审判阶段适用缓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辩护,取得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第一、积

CopyRight?2021 51zlaw.com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权所有无忧找律师网
   京ICP备19043850号